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谪仙人

谪仙人

新唐书.李白传》:“李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又《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谪仙人,是谓仙人谪居人间,唯天界独有,人间难得。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官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故称“贺监”。贺知章十分欣赏并推重李白品格高迈、才华冠世,故称之为“谪仙人”。后因用为称誉人才行高迈的语词。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词:“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


【典源】 唐·李白《对酒忆贺监》 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洒为乐。”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今译】 唐代李白 (字太白) 刚从四川至京都长安,住在旅舍里,太子宾客秘书监贺知章 (字季真) 闻其名声,去访问他,先赞叹李白的容姿,又要他的诗文看。李白取出《蜀道难》诗,贺知章末读完,就再三称赞,称李为“谪仙人”,解下腰间金龟,与他痛饮。后来贺又见到李的《乌栖曲》诗,叹赏吟诵,说:“这诗可以感动鬼神了。”

【释义】 后以此典代指李白; 也用以泛指潇洒飘逸、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

【典形】 贺监知、李谪仙、神仙谪、仙人李太白、谪仙、谪仙风采、谪仙人、谪仙魂、谪仙赋、谪仙狂。

【示例】

〔贺监知〕 清·王摅《侯生行》:“未必时无贺监知,归来且种先生柳。”

〔李谪仙〕 元·萨都拉《再赠李溉之学士》:“碧罗衫子乌纱帽,便是开元李谪仙。”

〔神仙谪〕 宋·黄庭坚 《木兰花令》:“翰林本是神仙谪,落帽风流倾座席。”

〔仙人李太白〕 元·萨都拉《峨眉云歌》:“仙人李太白,俊逸天下闻。芙蓉宫锦袍,袖有峨嵋云。”

〔谪仙〕 唐·韩愈《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谪仙人〕 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之六:“千古风流贺季真,最怜嗜酒谪仙人。”


猜你喜欢

  • 梧丘之首

    源见“梧丘之魂”。指冤死者。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梧丘之首,魂沉而靡托;射声之鬼,曝骨而无归。”【词语梧丘之首】  成语:梧丘之首汉语大词典:梧丘之首

  • 坐箦床

    《后汉书.袁术传》:“於是资实空尽,不能自立。……复走还寿春,六月,至江亭,坐箦(zé竹席)床而叹曰:袁术乃是是乎!因愤慨结病,欧(呕)血死。”袁术被吕布、曹操战败,去?山投奔部将雷薄、陈兰,遭到拒绝

  • 陶景恋松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传》:“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弘景处其上。……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南朝齐隐士陶景弘特别喜受听松树被风吹发出的声响,在庭院中他

  • 挂冠仙尉

    源见“吴市隐”。借指弃官隐居的高人。清董俞《念奴娇.述感》词之二:“谁是黄粱初梦醒,甘作挂冠仙尉?”【词语挂冠仙尉】   汉语大词典:挂冠仙尉

  • 振鹭

    《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宥斯容。”东汉.郑玄笺:“言威仪之善如鹭飞。”《诗经.周颂.振鹭》篇以飞翔之白鹭比喻俊美仪容之贤士。后遂用为称美有风度贤士之典。唐.钱起《春谷幽

  • 朱槛

    同“朱云折槛”。明无名氏《鸣凤记.夫妇死节》:“一言犯威,五刑殉裂;关脑比心,严颜嵇血;朱槛段笏,张齿颜舌。”【词语朱槛】   汉语大词典:朱槛

  • 茂松意

    《世说新语.赏誉》:“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答曰:‘……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南朝梁.刘孝标注:“秀才,蔡洪也。《集》载洪与刺史周俊书曰:‘……张畅字威伯,吴郡人。稟性坚明,志行清朗,

  • 怀董

    《后汉书.蔡邕列传》:“(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遂死狱中。”董卓被诛,蔡

  • 九鼎

    源见“禹鼎”。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 商周三代奉为传国之宝,因以借指国家政权。南朝 宋谢瞻《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殇。”亦比喻分量重。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声名九鼎

  • 杀鸡焉用牛刀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谓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子。比喻小事情不必用大的力量。亦指不要大材小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卓大喜曰:‘吾有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