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褒姒惑周

褒姒惑周

褒姒(Bāo Sì包四):褒国姓姒的女人,周幽王宠立为王后,遂失信于诸侯,而导致自己败死。比喻帝王荒淫无道,迷恋女色而祸国害己。周幽王(?——前771年)宠爱褒国进献的姒女,废申后,继立褒姒为王后。褒姒不喜爱笑,周幽王想尽办法让她笑,褒姒仍旧不笑。周幽王原来准备有烽燧和大鼓,是准备有外敌入侵点燃烽火报警用的。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各地诸侯都起兵来救援,来到却不见有外侵敌寇,诸侯们失望,褒姒见诸侯们忙乱混杂,却大笑起来,周幽王很高兴,以后几次点燃烽火,为褒姒发笑。这样逐渐失信于诸侯,他们再也不来上当了。后来,西方外族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急燃烽火召各地诸侯来救,但都怕上当,谁也不来了。犬戎在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下将周幽王杀死,褒姒也被俘虏,并把周王室及民间财物抢掠走。此典又作“伪烽”、“褒女笑”、“举烽”、“周惑褒姒”、“烽火戏诸侯”、“举火取笑”。

【出典】:

史记》卷4《周本纪》147、148、149页:“幽王嬖(bì毕,宠爱)爱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燧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yuè越,通“悦”,高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例句】:

晋·潘岳《西征赋》:“举伪烽以沮众,淫嬖褒以纵慝。”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唐·李商隐《华清宫》:“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宋·苏轼《骊山三绝句》之二:“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宋·汪元量《余将南归燕赵》:“周惑褒姒烽火起,纣惑妲己贤人死。” 元·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俺不曾创盖摘星楼,又不曾烽火戏诸侯。” 元·白朴《梧桐雨》:“须不似周褒姒举火取笑,纣妲己敲胫觑人。”


猜你喜欢

  • 天马

    《史记.大宛列传》:“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汉武帝

  • 独清独醒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后以“独清独醒”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并列 形容与世俗不同流合污。语本《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

  • 蜩螗沸羹

    蜩螗(tiáo táng条唐):蝉,俗名知了。沸:开水翻腾。羹(gēng更):浓汁汤。指像汤汁开锅那样嘈杂纷扰。 陆润庠(1841-1915年),字凤石,元和(今江苏苏州市)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

  • 方明

    《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后因以“方明”借指帝王侍从之臣。唐张说《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词语方明】   汉语大词典:方明

  • 胶船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周》:“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汉,楚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后以“胶船”比喻无济于事或处境危殆。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 觿辰

    同“觿年”。《陈书.始兴王伯茂传》:“体自尊极,神姿明颖。玉映觿辰,兰芬绮岁。”【词语觿辰】   汉语大词典:觿辰

  • 楚人弓

    源见“楚弓楚得”。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宋叶適《陈同甫抱膝斋》诗之二:“宁为楚人弓,亡矢任挽踏;莫作随侯珠,弹射坠埃?。”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时命苟不谐

  • 黄车使者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原注:“〔虞初〕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后因谓编著小说者为“黄车使者”。清俞樾《〈七侠五义〉序》:“惟其第一回叙述狸猫换太子一事,殊涉

  • 誓楫

    同“誓江”。《旧五代史.唐武皇纪下》:“视横流而莫救,徒誓楫以兴言。”【词语誓楫】   汉语大词典:誓楫

  • 陶隐松风

    源见“山中宰相”。又《南史.陶弘景传》载: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松风之响,便“欣然为乐”。形容隐居或山居之乐。宋范仲淹《知府孙学士见示五首因以缀篇》诗之一:“谢家山色朝晡见,陶隐松风寤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