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袁盎日饮

袁盎日饮

指袁盎调任吴王刘濞(bì敝)丞相,侄儿袁种劝袁盎每天喝酒,摆脱祸患。后以此典指饮酒避事,免除是非。袁盎起程时,袁种对他说:“吴王刘濞骄横时间很久,国内奸人又多。现在如果要揭发惩办,吴国那些奸人不是上书控告您,就要用利剑来刺杀您。南方土地低下潮湿,您能每天喝酒,没有什么别的,就是时时劝说吴王不要反叛。这样就可能侥幸摆脱祸患。”袁盎采用袁种策略,吴王刘濞优厚待遇袁盎。此典又作“日饮”、“袁酒”、“日饮亡何”、“袁丝日饮”。

【出典】:

史记》卷101《袁盎晁错列传》2741页:“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刘濞,汉高祖刘邦侄儿,他利用特权,私自铸钱、煮盐,并培植党羽,扩张势力)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hé核,揭发罪行)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shuì税,劝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例句】:

宋·苏轼《次韵子由·椰子冠》:“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宋·陈师道《次韵晁无咎除日述怀》:“袁酒无何饮,陶琴不具弦。” 宋·辛弃疾《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算从来人是行乐,休更说日饮亡何。” 清·钱谦益《春夜读汉书》:“且学袁丝能日饮,牖城瘴海共沉酣。”


【典源】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徙为吴相,辞行,(袁) 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温,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汉书·爰盎传》亦载,“袁盎”作“爱盎”,“毋何”作“亡何”。

【今译】 汉代袁 (爰) 盎 (字丝) 调任吴国相,吴王骄横跋扈,图谋不轨,他辞行时,其兄子袁种对他说:“吴王骄横日久,国中奸人很多。现在您去了如果想彻底治理,他不是上书告您,就是派刺客暗杀您了。南方潮湿,您能天天饮酒,不管闲事,只劝告吴王勿反就可以了。这样也许还安全些。”袁盎依计而行,吴王很优待他。

【释义】后以此典指饮酒避事,免除是非。

【典形】 日饮、日饮亡何、袁酒、袁丝日饮、无何日饮、日饮无何、日饮对袁丝。

【示例】

〔日饮〕 宋·苏轼《次韵子由·椰子冠》:“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日饮亡何〕 宋·辛弃疾《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算从来人是行乐,休更说日饮亡何。”

〔袁酒〕 宋·陈师道《次韵晁无咎除日述怀》:“袁酒无何饮,陶琴不具弦。”

〔袁丝日饮〕 清·钱谦益《春夜读汉书》:“且学袁丝能日饮,牖城瘴海共沉酣。”


猜你喜欢

  • 以管窥天

    源见“管窥蠡测”。比喻以浅陋之见揣度事物。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以管窥天,以蠡酌海,盛德形容,岂陈梗概?”偏正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观看。从小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片面狭隘,看不到

  • 长沙痛哭书

    源见“贾生涕”。指忧国忧民的陈事上书。清 陈叶筠《寄许子逊》诗:“偶过燕市悲歌地,曾上长沙痛哭书。”

  • 声色狗马

    声乐、女色、狗、马都是达官贵人的玩物。泛指荒淫的享乐生活。又作“声色犬马”。见隋齐王杨暕(jiǎn简)的事迹。杨暕(584-617年),字世朏(fěi匪),小字阿孩。隋炀帝子。开皇中立为豫章王,后为内

  • 北门管键

    见“北门锁钥”。唐·陆贽《令诸道募灵武镇守人诏》:“扼东牧之咽喉,控北门之管键。”

  • 瓜李之嫌

    源见“瓜田李下”。比喻处在被怀疑的境地。《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幸遇英雄相救,指望托以终年,谁知事既不谐,反涉瓜李之嫌。”见“李下瓜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是知~,薏苡

  • 望王孙

    源见“芳草王孙”。谓望远思人。唐韦蟾《梅》诗:“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 坠履

    同“坠屦”。《周书.韦敻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宋王禹偁《单州谢上表》:“仰穹旻而方类戴盆,遇庆赦而遽收坠履。”【词语坠履】   汉语

  • 山中散木

    源见“樗栎”。喻无用之材。宋张炎《风入松.听琴中弹樵歌》词:“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

  • 更杀一围

    参见:纵猎

  • 岘首沉碑

    源见“杜预沉碑”。指以功勋垂名后世。清查慎行《羊流店》诗:“岘首沉碑事渺茫,空传有泪堕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