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蒸鱼闻匕

蒸鱼闻匕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载:鲁昭公二十七年(即元公前五一五年,吴王僚十二年),吴公子光(阖闾)想趁吴王僚因楚丧(公元前五一六年楚平王死)而发兵侵楚被楚军截断归路、吴季札出使晋国、国内空虚之机,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

“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即窟室,犹现今的地下室)而享王(享同飨,俱酒食款待僚)。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僚使兵士从道路两旁直至光门警戒保卫,以防不测)。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夹之以铍(音pī,似剑的两刃刀,一说是把剑装在刀鞘中叫铍)。羞者(羞,进献食品,羞者指进献食品的人)献体改服(脱光身子,改换服装,此为防行刺)于门外。执羞者坐行(膝行)而入,执铍者夹承之,及体(指铍的锋刃几乎触到进羞者之体),以相授也(王左右更有人接食品以相传递,可见戒备森严)。光伪足疾,入于堀室(防备事件发生后王僚的人杀己)。鱄设诸置剑于鱼中以进,抽剑刺王,铍交于胸(被王僚两旁之兵以铍刺胸而死),遂弑王。阖庐以其子为卿。”

此事又见《史记.刺客列传.专诸》、《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金楼子.杂记上》。

阖闾未为吴王时,称为公子光,他为了夺取王位,乘国内空虚之机,便设计请吴王僚赴宴,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乘进食之时把吴王僚杀死。后因以“蒸鱼闻匕”用为暗藏凶器、谋杀夺权的典故。

唐杜甫《壮游》诗:“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腰)章。”


猜你喜欢

  • 游响停云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动听。游,飘扬。明汪廷讷《广陵月》四出:“人人侧耳,尽息喧嚣。真个是遗声振木,游响停云。”见“响遏行云”。明·汪廷讷《广陵月》4出:“人人侧耳,尽息喧嚣,真是个遗声振木,

  • 盗泉一饮

    源见“不饮盗泉”。比喻稍微接触一下邪恶的事物。清黄遵宪《述闻》诗:“说有苍天不死方,盗泉一饮众皆狂。”

  • 醉吐相茵

    相茵:丞相乘坐的车上铺的垫子。西汉丞相丙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对待下属官吏宽宏仁爱,掩过扬善。丙吉的随员驾车吏嗜好喝酒,常擅离职守去贪杯。有一次他随丞相丙吉外出,饮醉后在

  • 子犯有言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子犯以璧授公子(重耳)曰:‘臣负羁线,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子犯,是晋公子重耳(晋

  • 一日之雅

    一天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有如说一面之交。《汉书.谷永传》:“永奏书谢(王)凤曰:‘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颜师古注:“雅,素也。介,绍也。言非宿素之交,又无绍介而进也。”奏书

  • 芥蒂

    细小的梗塞物。本作“蒂芥”。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云梦,古之大泽。后用“芥蒂”比喻积塞在心里的嫌隙,使人不快。宋代苏轼《送路都曹》诗:“恨无乖崔老,一洗芥蒂胸。

  • 鸱鸢吓

    同“鸱吓”。宋林逋《湖山小隐》诗之一:“庄生已愤鸱鸢吓,扬子休讥蝘蜓嘲。”

  • 犬牙错互

    见“犬牙交错”。

  • 安仁华鬓

    同“安仁愁鬓”。宋赵长卿《满庭芳.元日》词:“念我功名冷落,又重是、一岁还新。惊心事,安仁华鬓,年少已逡巡。”

  • 军谋借箸

    源见“留侯借箸”。指在军中出谋划策。清文廷式《贺新郎.赠梁节庵》词:“酒酣更喜纶巾岸,记当日,军谋借箸,尚方请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