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蒸藜出妻

蒸藜出妻

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以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藜烝(通蒸)不熟,因出之(把妻休弃)。人曰:‘非七出(古时出妻去妇的七个条件: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这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夫权主义歧视迫害妇女的桎梏)也。’参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娶妻。”

关于此事,可参见《太平御览》卷四一二引《孔子家语》。

“蒸藜去妇”“以小过而行“大罚”旨在宣扬封建孝道,维护封建主义的夫权枷锁。后因用为恪守封建孝道的典故,也可以比喻小题大作,以小过而行大罚。

幼学琼林》卷二“夫妇”:“杀妻求将,吴起何其忍心;蒸梨(应作藜)出妻,曾子善全孝道。”


猜你喜欢

  • 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见〔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 薏苡兴谤

    同“薏苡明珠”。南朝 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分虎出守,以囊被见嗤;持斧作牧,以薏苡兴谤。”【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五二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邀名,

  • 富贵则人争归之,贫贱则人争去之

    归:归附。亦作“就”、“附”、“趋”,义同。 富贵了,人们争相趋附他;贫贱了,人们争相离开他。 旧时形容炎凉的世态。语出汉.应劭《风欲通义.穷通》:“孟尝君逐于齐,见反,谭子迎于澅曰:‘君怨齐大夫

  • 温柔乡

    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进合德(赵宜主飞燕之妹。江都王协律舍人冯万金与江都中尉赵曼妻江都王孙女姑苏主私通,一产二女,长曰宜主,次曰合德,皆冒姓赵),帝(汉成帝刘骜)大悦,以辅(颊骨,此指面颊)

  • 胥江万里涛

    同“胥涛”。明李攀龙《挽王中丞》诗:“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江万里涛。”

  • 五体投地

    以两肘、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佛教也沿用。《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推崇备至。主谓 佛教行最恭敬之礼时

  • 紫薇花

    唐.白居易《长庆集》十九《紫薇花》诗:“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唐开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取天文紫微垣为义。於省中植紫薇花,故又有紫薇省

  • 天高地远

    参见:天高地迥见“天高地迥”。元·谷子敬《城南柳》3折:“谁着你锁鸳鸯系不紧垂杨线,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赤紧的~。”【词语天高地远】  成语:天高地远汉语大词典:天高地远

  • 贫无立锥

    同“贫无置锥”。明归有光《长兴县编审告示》:“乃又议将所谓豪民者优假之,而使单丁只户贫无立锥者,执絷箠楚而代之役,是诚非迂愚之所晓也。”述补 锥,锥子。穷得连插个锥子的地方都没有。语本《庄子·盗跖》:

  • 浑浑噩噩

    汉扬雄《法言.问神》:“虞 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浑浑,浑厚朴质貌。噩噩,严肃正大貌。后以“浑浑噩噩”谓淳厚朴质。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两京歌谣,便自浑浑噩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