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亭伯投荒”。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诗:“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同“乌乌击缶歌”。宋陆游《老叹》诗:“乌乌歌罢人谁问?咄咄书成自不知。”
同“南山铁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问官申辩百端,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见“南山可移”。【词语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成语: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源见“隋侯之珠”。指感恩图报。唐独孤绶《投珠于泉》诗:“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
同“三顾茅庐”。隆中,诸葛亮隐居之地,在今湖北 襄樊。宋张孝祥《西江月.张钦夫寿》词:“已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鸿钧早晚转春风,我亦从君贾勇。”
源见“瓶竭罍耻”。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清顾炎武《与李湘北书》:“一旦祷北辰而不验,回西景以无期,则瓶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词语瓶罍之耻】 汉语大词典:瓶罍之耻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
同“杜魄”。晋左思《蜀都赋》:“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
谓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焉。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词语终始如一】 成语:终始如一汉语
《诗经.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东汉.郑玄笺:“岂,亦乐也。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何所处乎?处于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群臣饮酒而已。”按:岂,或作恺。一说“岂”即凯也,岂乐,凯旋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