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葭莩之亲

葭莩之亲

葭莩(jiāfú夹福):芦苇茎内的白色薄膜。葭莩轻而薄只是附著在芦苇内,比喻远亲。中山靖王刘胜对群臣攻讦同姓诸侯王极为不满,他曾对汉武帝刘彻说:“我虽地位低卑,微薄,仅是一个藩国的小王,但与陛下毕竟是手足兄弟。现在朝中群臣并不是沾亲带故,也谈不到深重的情谊,却相聚起来,结为朋党,攻击宗室诸侯,使皇室成员遭到排斥弃绝,骨肉之情如冰化消释。”后以“葭莩”为典,比喻亲戚关系十分疏远淡薄。

【出典】:

汉书》卷53《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2422、2424页:“天子置酒,胜闻乐声而泣。问其故,胜对曰:‘……臣虽薄也,得蒙肺附(腑);位虽卑也,得为东藩(fān帆,藩国、藩镇),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bìn殡)却,骨肉冰释。’”

【例句】:

汉·班固《汉书·鲍宣传》:“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 汉·班固《汉书·王莽传》:“自诸侯王已下,至于吏民,咸知莽上与陛下有葭莩之故。” 南朝梁·沈约《宋书·南郡王(刘)义宣传》:“常谓异姓震主,嫌隙易构;葭莩淳戚,昭亮可期。”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不得与乡计自伤书怀》:“浪言辉棣萼,何所托葭莩?” 清·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共欢四子,于尧皆葭莩姻娅也。”


偏正 比喻关系已很疏远的亲戚。语出《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高阳《粉墨春秋》:“报馆中有个同事,跟徐家有~,托他一打听,居然确有其事。”※莩,不读作piǎo。△多用于写亲戚关系。也作“葭莩之末”。


【词语葭莩之亲】  成语:葭莩之亲汉语词典:葭莩之亲

猜你喜欢

  • 覆折

    同“覆公折足”。《后汉书.李固等传论》:“李固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岂不知守节之触祸,耻夫覆折之伤任也。”【词语覆折】   汉语大词典:覆折

  • 赤頿

    同“赤髭”。清戴璐《藤阴杂记》八:“赤頿皆赴集,白足竞骈阗。”【词语赤頿】   汉语大词典:赤頿

  • 执手相看泪眼

    两人手拉手互相凝视着流泪的眼睛。 形容依依惜别的情景。语出宋.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涂怀章《金碗山诺言》(《长江》丛刊1990年3期):“朦胧中,执手相看泪眼。世界啊,你为什

  • 元龙

    源见“元龙高卧”。泛称杰出人物。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词语元龙】   汉语大词典:元龙

  • 邻环昨梦

    源见“羊祜识金环”。旧时谓幼童记得前生遗物。宋魏了翁《水调歌头.王总领生日》词:“正理中枢旧武,却忆邻环昨梦,重上蜀青天。”

  • 卜夏之痛

    源见“丧明之痛”。指丧子。夏,子夏,名卜商。明张居正《答司成张宏阳书》:“承华翰,知公有卜夏之痛。得许司成书,极言公苦悰,殊为悬念。”

  • 四叠阳关

    同“阳关三叠”。宋贺铸《采桑子.罗敷歌》词之五:“凄怨临分,‘四叠阳关’忍泪闻。”

  • 魏国山川

    同“魏国山河”。唐杨巨源《酬卢员外》诗:“舜城风土临清庙,魏国山川在白楼。”【词语魏国山川】   汉语大词典:魏国山川

  • 劳薪

    源见“爨下劳薪”。指奔波劳累之人。清张问陶《二月二十九日出都述怀》诗之二:“年年旅食叹劳薪,又对春明折柳人。”清赵翼《哭璞丞之讣》诗:“迢递何年寻宿草,驰驱到死作劳薪。”【典源】《世说新语·术解》:“

  • 楚囚垂泪

    同“楚囚对泣”。宋赵善括《水调歌头.渡江》词:“休学楚囚垂泪,须把祖鞭先著,一鼓版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