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背水之阵

背水之阵

背水置阵,使士卒前临大敌,后退无路而拼死作战。汉韩信击赵,以此大败赵军。诸将以为背水阵不合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的说法,而竟能获胜,问韩信是什么原因。“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常可得而用之予!”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偏正 背向水,面对敌人摆开阵势决一死战。《史记·淮阴侯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而大笑,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愿诸兵不察耳,兵法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用于描写军事。也作“背水而战”、“背水结阵”、“背水为阵”、“背水一战”。


猜你喜欢

  • 史丹青蒲

    《汉书.史丹传》:“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凡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室,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於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 白环报恩

    源见“黄雀报”。指以白玉环报答恩德。泛指报答恩德。北周庾信《齐王进赤雀表》:“岂直云中太守,见赤心之奉主;蓬莱童子,知白环之报恩。”

  • 香令

    源见“荀令香”。指三国 魏荀彧。亦用以借指高雅才识之士。清纳兰性德《凤皇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闽中信》词:“心知,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再结相思。记画瓶今夕,曾共题诗。”【词语香令】   汉语大词典:

  • 知白守黑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宋苏轼《谷庵铭》:“堂

  • 梁园赋客

    源见“梁园赋雪”。借指才华出众的文士。宋苏轼《赵成伯家有丽人》诗:“知道文君隔青琐,梁园赋客肯言才。”

  • 楚臣悲

    同“屈原沉湘”。唐柳宗元《汨罗遇风》诗:“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 红玉

    借指女子红润的面庞。唐李贺《贵主征乐行》诗: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缘。”●《西京杂记》卷一: “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

  •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百姓所要求的,上天必然听从。 意谓“天从人愿”。语出《书.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孔安国传:“言天除恶树善与民同。”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帝以天为制,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

  • 三秀悲中散

    《文选》卷二十三嵇叔夜(康)《幽愤诗》:“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唐.李善注:“《楚辞》曰:‘采三秀于山间。’王逸曰:‘三秀,谓芝草也。’”《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山间。”宋

  • 周南托成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