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羹墙

羹墙

源见“羹墙见尧”。谓追念先辈。宋李纲《邀说十议.议修德》:“思宗社之危,而不忘之于寤寐;念父兄之辱,而欲见之于羹墙。”清顾炎武《前诗意有未尽再赋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羹 ( ɡēnɡ) 是一种汤。 “羹墙”是个文语,表示一种追思之意,今文人之间偶见用例。

古时,尧与舜情意深挚。尧为贤明首领,深受部落人群拥戴,在其手下干事的舜,更是钦佩之极。尧去世后,让位于舜。舜以尧为榜样,努力为大众谋利益。由于二人情深,而舜对尧又敬佩不已,于是,舜对尧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 《后汉书·李固传》) ,无限思慕、想念。由此,“羹墙”一语形成,表示追思之意。

舜对尧的这种思情,当然是由于心情的缘故。至亲至爱的人去世了,人们心中不免会常起 “羹墙”之悲,这是一种人之常情。


【词语羹墙】   汉语词典:羹墙

猜你喜欢

  • 改絃更张

    琴瑟声音不协调,必须换掉旧絃重装新絃,比喻变更旧的方针、政策或办法。《汉书.董仲舒传》:“窃比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更:变换。张:给乐器上絃

  • 梗萍泛

    同“梗泛萍漂”。唐贾岛《洛阳道中寄弟》诗:“生类梗萍泛,悲无金石坚。”

  • 渍酒

    源见“炙鸡渍酒”。指朋友间吊丧墓祭。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繐帐犹悬,门罕渍酒之彦。”清钱谦益《画士张季挽词》诗:“一棺寂寂掩柴菅,零落贫交渍酒还。”【词语渍酒】   汉语大词典:渍酒

  • 衔玉

    同“衔璧”。《后汉书.公孙述传论》:“及其谢臣属,审废兴之命,与夫泥首衔玉者异日谈也。”【词语衔玉】   汉语大词典:衔玉

  • 宝鸡鸣

    同“宝鸡之瑞”。晋潘岳《西征赋》:“宝鸡前鸣,甘泉后涌。”

  • 犀照高悬

    源见“犀照牛渚”。犹明镜高悬。喻明察。《世无匹》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冤情洞见,乞赐超豁。”

  • 杯中之物

    见“杯中物”。《喻世明言》卷5:“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词语杯中之物】  成语:杯中之物汉语大词典:杯中之物

  • 荆人涉澭

    《吕氏春秋.察今》(卷一五):“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楚人要

  • 触山

    源见“共工触柱”。比喻力大无穷。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触山之力无以抗,倒日之诚弗能感。”【词语触山】   汉语大词典:触山

  • 黄色起天庭

    同“眉间黄色”。宋苏轼《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诗之一:“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按,两眉之间为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