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羊质虎皮

羊质虎皮

同“虎皮羊质”。《三国演义》三二回:“绍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亡。后人有诗曰:‘……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并列 似羊的身体,却披上老虎的皮。比喻外强中干,或徒有其表。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虎之皮矣。”《三国演义》32回:“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贬义。 多用以形容内心虚弱。 →色厉内荏 ↔金相玉质。也作“虎皮羊质”。


【典源】 汉·扬雄《法言·吾子》:“或曰,有人焉曰: 云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袭其裳,则可谓仲尼乎? 曰: 其文是也。其质非也。敢问质。曰: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 (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三国志·吴书·王藩传》 注引 《吴录》:“ (孙) 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万或既为左丞相,(王) 蕃嘲或曰:‘……或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

【今译】《法言》讲: 有人问:“假令一个人也姓孔字仲尼,也进入孔子的家门,走上孔子的庭堂,伏在孔子的几案上,穿上孔子的衣服,那就可以认为他是孔子了吗?”回答说:“外表是而本质上不是。”“请问什么是本质呢?”回答说:“羊披上了虎皮,看起来像老虎,而看到草就高兴想吃,见了豺狼就吓得发抖,它忘记自己披的是虎皮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虚有其表,本质难以遮掩; 也形容外强中干。

【典形】 虎皮羊、羊儇虎蒙、羊质、状虎皮、虎皮难裹羊质。

【示例】

〔虎皮羊〕 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羊儇虎蒙〕 宋·苏轼《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龙困尝鱼服,羊儇或虎蒙。”

〔羊质〕 唐·皮日休《奉酬崔璐进士见寄》:“谁能变羊质,竟不获骊珠。”

〔状虎皮〕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曲艺垂麟角,浮名状虎皮。”


【词语羊质虎皮】  成语:羊质虎皮汉语词典:羊质虎皮

猜你喜欢

  • 墨磨盾鼻

    同“磨盾鼻”。清张问陶《赠方荷严光禄》诗:“墨磨盾鼻朝驰檄,米淅矛头夜拥兵。”

  • 殷有三仁

    指殷代的三个贤人:微子,箕子和比干。《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千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名启,殷纣王的哥哥,谏纣王不听而去。箕子:名胥余,殷纣王的叔父,因谏殷纣王,被贬

  • 双凫舄

    源见“王乔凫舄”。为咏颂地方官之典。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唐陈子昂《送梁李二明府》诗:“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 柏操

    同“柏舟节”。清钱谦益《母旌表节妇常氏赠安人制》:“兰仪永谢,柏操有闻。”【词语柏操】   汉语大词典:柏操

  • 嗫嚅翁

    《新唐书.窦巩传》:“巩性温雅,多不能持论。士友言议之际,吻动而不发,白居易等目为嗫嚅翁。”后因以“嗫嚅翁”称懦弱畏事或不善辞令之人。元杨弘道《赠刁益之》诗:“应接尚无衰惫气,不应便作嗫嚅翁。”清唐孙

  • 莱芜釜

    同“莱芜甑釜”。唐卢照邻《失群雁》诗:“金龟全写中牟印,玉鹄当变莱芜釜。”

  • 礼至掖国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同姓也,故名。礼至为铭曰:‘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礼至兄弟随从刑国执政者巡视都城时,把他挟持到外面加以

  • 好家居纤儿欲撞坏

    《晋书.陆纳传》:“时会稽王道子(即司马道子)以少年专政,委任群小。纳望阙而叹曰:‘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耶!’”司马道子是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子,因为他专檀朝政,任用小人,陆纳忧国伤时,故发出慨叹之语,意

  • 郑家婢

    同“郑玄家婢”。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每一掉文,如匡说解颐,不数郑家婢泥中之对。”

  • 石镜同葬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下:“武都大夫化为女子,……蜀王娶以为妻,无幾物故,遂葬于成都郭中,以石镜一枚,长二丈,高五尺,同葬之。”石镜为石制之镜。以石镜陪葬之事在明人曹学佺所著《蜀中广记》三卷《成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