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索隐行怪

索隐行怪

求索隐暗的事情,做着怪迂的行径,以求名声。《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颜师古注:“《礼记》载孔子之言。索隐,求索隐暗之事,而行怪迂之道。”


并列 探索隐晦的事理,故作怪异的行为。《汉书·艺文志》:“孔子曰:‘ ~,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礼记·中庸》朱熹集注:“~,言探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举凡旧日一应~之习,荒谬妄诞之谈,自不戢而悉泯焉,岂不懿欤!”△贬义。用于指隐僻诡异之言行。→荒诞无稽 诡密多端 ↔光明磊落。 也作“素隐行怪”。


【词语索隐行怪】  成语:索隐行怪汉语词典:索隐行怪

猜你喜欢

  • 持戟

    《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子建(植)《与杨德祖书》:“昔扬子云先朝持戟之臣耳。”唐.李善注引《汉书》曰:“扬雄奏《羽猎赋》,为郎。然郎皆执戟而侍也。东方朔《答客难》曰:‘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 休龙淫母

    《南史.后妃列传》载,路太后生孝武帝,孝武帝即位,尊其为太后。太后居显阳殿,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人间咸有丑声。《魏书.岛夷刘裕传》载,刘骏“并与母同行,宣淫肆意。”南朝

  • 秀色可餐

    《文选》卷二八陆士衡(机)《日出东南隅行》诗:“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此是描写秦氏女罗敷的美貌。《山堂肆考.美妇》引《南部烟花录》:“隋炀帝每视御女吴绛仙,谓内侍曰:‘古人

  • 万山碑

    源见“杜预沉碑”。指杜预记功碑。明袁宏道《江崩及城》诗:“焉知深谷底,不有万山碑?”

  • 痴绝

    源见“长康三绝”。指人有痴气或不合流俗。宋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之一:“才疏正类孔文举,痴绝还同顾长康。”【词语痴绝】   汉语大词典:痴绝

  • 三刖璞

    同“三献三刖”。元吴莱《严陵应仲章自杭寄书至赋此答之》诗:“呼号三刖璞,慷慨五陵镳。”

  • 漉陶潜巾

    同“漉酒陶巾”。清黄景仁《山店独饮》诗:“他年倘有步兵辙,此地曾漉陶潜巾。”

  • 噬指弃薪

    《后汉书.周磐传》附“蔡顺”:“(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音cù,同猝,突然)至,母望顺不还,乃噬(音shì,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此事,又见载于《白孔六帖》。后因以“噬指”指母子

  • 山呼万岁

    源见“嵩岳三呼”。表示向帝王祝颂。元 蒲道元《秦楼月》词:“群臣虎拜同归美。同归美,山呼万岁,太平天子。”述宾 山呼,原嵩呼。臣对君高呼万岁。封建时代臣下对皇帝的祝颂礼仪。语本《汉书·武帝纪》:“翌日

  • 渭城三叠

    同“阳关三叠”。清陈维崧《满江红.将发梁溪酒后与吴薗次》词:“奈匆匆欲唱《渭城三叠》,归去道场山下路,也应瘦了丹枫叶。”【词语渭城三叠】  成语:渭城三叠汉语大词典:渭城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