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幸福不会成双的来到,而灾祸却会接连的降临。 旧指人的时运不济。语出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后多引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水浒全传》三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明.周履靖《锦笺记.代选》:“破船风猛,漏室雨淋,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二刻拍案惊奇.许察院感梦擒僧》:“只因此去,有分交:白面书生,遽作离乡之鬼;缁衣佛子,翻为入狱之囚。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也单引〔祸不单行〕。元.施君美《幽闺记.皇华悲遇》:“这苦怎言?祸不单行,中都路儿不见。”


其他 幸运的事不会成双到来,灾祸一来却是成双。语本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明·高则诚《琵琶记·糟糠自厌》:“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却是真。”欧阳山《三家巷》27:“这才真是‘~’。头天晚上陈文婷没有践约,累他空等了一晚;第二天,周金就被捕了。”△用于哲理方面。也作“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指福不会重至、祸不会单来。即: 幸运的事不会接连而至,而不幸之事却接连发生。

此语家喻户晓,不难理解,但 “福”是什么? “祸”是什么? 为什么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此语出自何处? 是怎样形成的?这却不是众所能知的。

此语出自汉·刘向 《说苑·权谋》: “韩昭侯造作高门。屈宜咎( jiù) 曰: ‘昭侯不出此门。’曰: ‘何也?’曰: ‘不时。吾所谓不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尝利矣……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高门成,昭侯卒,竟不出此门。”

屈宜咎不幸而言中,韩昭侯果然在高门造成时身亡,竟未出此高门。韩昭侯没有及时( “不时”) 恤民之急,反而越来越奢侈造高门,他也曾有好运( “利”) 的时候,但往年宜阳被秦国夺走,次年又遭遇了大旱,老百姓闹饥荒,这便是所谓的 “福无重至,祸必重来”的情形。

后世遂形成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之语。日本于 2011 年 5 月11 日发生了福岛地区的大地震,同时又有大海啸,接着是核泄漏,死亡两万余人,真可谓是 “祸不单行”。

“祸”,就是灾难、祸害,同 “福”相对而言。 “福”,就是好运、福气,《韩非子》卷六言 “全寿富贵谓之福”。祸、福相倚,“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不会绝对。 “福无双至”是人们千百年来生活体悟、总结出来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此, “福”何以 “双至”,一个接着一个呢? 当然,“双喜临门”、喜上加喜的事也并非没有,但 “喜”与 “福”还是有区别的,“喜”是一种心情,“福”是一种运气; “福”可包含 “喜”,而 “喜”不等于 “福”。俗谓 “五福临门”,那只是人们美好的祈愿而已。 ( 五福谓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详 《尚书·洪范》)

至于 “祸不单行”,往往因受到灾难,烦忧抑郁,会感到事事不顺; 常常不幸接连发生,便有 “祸不单行”的情形。这种接二连三发生的不幸情形,并不鲜见,古今中外都有。 《琵琶记·糟糠自厌》说得好: “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却是真。”人在倒霉的时候,常常会是 “屋漏更逢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词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成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汉语词典: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猜你喜欢

  • 客星

    源见“乘槎”。喻指客人或客居者。唐罗邺《行次》诗:“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来有客星。”明徐熥《访梅禹金秦淮客舍》诗:“舟过长干问客星,风流不用叹飘零。”《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

  • 唾井

    源见“千里井”。比喻遗亡旧情。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词语唾井】   汉语大词典:唾井

  • 沟中断

    《庄子.天地》载:庄子为了说明世人贫富虽有不同,其害生伤性则相同,打了一个比喻:百年老树砍断剖开后,取其一段雕成艺术品,其余断枝残木丢到水沟里,二者遭遇虽不同,但都丧失了树的本来天性。后以“沟中断”比

  • 三枝荆并

    同“三荆”。清 袁龙《端正好.寿业师爱庐五十》套曲:“我与你别宗枝弟与兄,同本原高与曾,祖父行三枝荆并,父叔们恰合着六出花生。”

  • 谢郎池

    同“谢家池”。宋姜特立《画堂春》词:“故园二月正芳菲,红紫团枝,一番草绿谢郎池。”

  • 天咫

    《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杜预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八寸曰咫。”后因以“天咫”为帝王所居之地。震钧有《天咫偶闻》,述有关北京之事。【词语天咫】   汉语大词典:天咫

  • 原宪不羞贫

    同“原宪甘贫”。明吴应箕《九月十一日生辰》诗:“任侠季心终以气,长歌原宪不羞贫。”

  • 得兔而忘蹄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比喻得意忘言。后多用来比喻功成而忘其所凭借,或用为彼此默喻之意。荃:香草,可为鱼饵。或说通“筌”,捕鱼用的鱼笱一类的竹器。蹄:兔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要拿取。 表示为人要廉正。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张志明《说“钓”》(《长江日报》1992年1月5日)

  • 骑驴倒堕

    源见“陈抟堕驴背”。表示太平盛世到来。清钱谦益《徐大于王闻诏枉诗见贺奉答》之二:“骑驴倒堕君休笑,圣世今真作幸人。”【词语骑驴倒堕】  成语:骑驴倒堕汉语大词典:骑驴倒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