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曲调名称,也作“后庭花”、“歌玉树”、“南朝旧曲”等,南朝陈后主及其幸臣所制。陈后主(553-604年)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浙江长兴)人。南朝皇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互相赠答,选择其中最佳者谱曲,让宫女们习唱,分部交迭,以此为乐。被谱曲的艳词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歌曲内容大都是赞美张贵妃、孔贵嫔姿色。后世多指为亡国之音。因曲调悲怨,有时也比喻哀婉的乐曲。隋兵南下时,后主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病死洛阳,追封长城县公。

【出典】:

陈书》卷7《皇后·张贵妃传后·史臣论》132页:“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xiá侠,亲近而态度不庄重)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哥(“歌”字古文)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例句】:

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唐·刘禹锡《金陵怀古》:“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宋·欧阳修《赠歌者》:“可怜玉树庭花后,又向江都月下闻。” 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元·萨部拉《凤凰台同御史大夫董公赋》:“六朝歌舞繁华歌,商女犹能唱后庭。” 元·杨果《越调·小桃红》:“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元·兰楚芳《套曲、中吕、粉蝶儿、耍孩儿》:“我觑他们那张丽华潘妃面,虽不得朝朝玉树,也能够步步金莲。” 清·孙致弥《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典源】《陈书·皇后传论》:“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哥 (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今译】 南朝陈后主每在后宫狎游宴饮,则使嫔妃、文士等同作艳诗,相互赠答,选择其中最佳者谱曲,并让宫女们习唱,分部交迭,以此为乐。被谱曲的艳词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都是赞美张贵妃、孔贵嫔姿色的。例如“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等句。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亡国之曲; 或咏亡国之恨。

【典形】 唱后庭、歌玉树、后庭花、后庭曲、后庭遗曲、后庭玉树、六朝琼树、琼树遗音、庭花、庭曲、玉树、玉树歌残、玉树后庭花、玉树庭花、朝朝玉树、朝朝琼树、琼树朝朝见、玉树后庭曲、歌翻玉树、歌残玉树、后庭余唱、玉树凋土、玉树花、玉树尘。

【示例】

〔唱后庭〕 元·萨都拉《凤皇台同御史大夫董公赋》:“六朝歌舞繁华歌,商女犹能唱后庭。”

〔歌玉树〕 清·孙致弥《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遗曲〕 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后庭玉树〕 唐·李商隐《柳》:“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

〔六朝琼树〕 元·白朴《摸鱼子》:“问谁歌六朝琼树,当年春满庭宇。”

〔琼树遗音〕 宋·李宗谔《南朝》:“平昔金铺空废苑,于今琼树有遗音。”

〔庭花〕 元·白朴《夺锦标》:“有庭花遗谱,惨哀音,令人嗟惜。”

〔庭曲〕 元·仇远《八犯玉交技》:“谩凝睇,乘鸾秦女。想庭曲,霓裳正舞。”

〔玉树〕 唐·李商隐《燕台诗·夏》:“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玉树歌残〕 唐·许浑《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戌楼空。”

〔玉树后庭花〕 唐·温庭筠《鸡鸣埭曲》:“宁知玉树后庭花,留待野棠如雪枝。”

〔玉树庭花〕 宋·欧阳修 《赠歌者》:“可怜玉树庭花后,又向江都月下闻。”

〔朝朝玉树〕 元·兰楚芳 《粉蝶儿》:“虽不得朝朝玉树,也能够步步金莲。”


【词语玉树后庭花】   汉语词典:玉树后庭花

猜你喜欢

  • 上栋下宇

    《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后用以指宫室的基本结构形式。《隋书.炀帝纪上》:“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栋下宇,足避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

  • 曲张

    弓神名。晋代葛洪《抱朴子.杂应》引《太公兵法》:“弓名曲张,氐星主之。”氐: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宋代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卷三四七《兵部.弓》引《太公兵法》:“弓神名曲张。”【词语曲张】   汉语大词典

  • 采绶垂艾

    《后汉书.舆服志下》:“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后汉书》卷六十五《张鱼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唐.李贤注:“银印绿绶也,以艾草染之,故曰艾也。”古代以绶(丝带)系官印,银印用艾

  • 戒之在得

    得:贪得。 要以贪得无厌为戒。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后汉书.马皇后纪》:“吾少壮时,但慕竹帛,

  • 羲车

    同“羲和车”。唐虞世南《奉和咏日午》:“高天净秋色,长汉转羲车。”唐李咸用《绯桃花歌》:“野树滴残龙战血,羲车碾下朝霞屑。”

  • 孙登长啸

    同“孙登啸”。唐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宋陆游《幽居示客》诗:“孙登欲长啸,四座皆无哗。”

  • 宁歌

    同“宁戚叩歌”。唐许浑《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诗:“宁歌还夜苦,宋赋更秋悲。”【词语宁歌】   汉语大词典:宁歌

  • 履籍

    《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下之籍,听天下之断。”后因以“履籍”谓登天子之位,继承帝业。章炳麟《宋武帝颂》:“上称高号,履籍不㝌,比皇轩辕。”【

  • 杕杜

    《诗.唐风.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后因以“杕杜”喻骨肉情谊。南朝 梁江淹《王侍中怀德》诗:“既伤蔓草别,方知杕杜情。”《诗.小雅.杕杜序》:

  • 晋鼎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把前执政范宣子所制订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后遂以“晋鼎”代指国法。清陈梦雷《赠臬宪于公》诗:“台衡需晋鼎,海宇伫回春。”【词语晋鼎】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