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耳边耳”。清·翟灏《通俗编》卷1:“李白答王去一诗‘有如东风射马耳’,按宋元人又有‘~’语,当即因此转变。”【词语西风贯驴耳】 成语:西风贯驴耳
源见“乘龙出鼎湖”。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明李东阳《张公墓志铭》:“盖有意大用,未几而龙驭上宾矣。”主谓 驭,驾驭。乘龙升天,为天帝上宾。《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
芳草与杂草同遭烧毁,比喻贵贱贤愚同归于尽。《晋书.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一作“芝艾俱焚”。主谓 兰草和艾草一起烧掉。比喻好坏一起毁灭。《晋书·孔坦传》:“~,贤愚所叹。”△多用于写人与事物
同“涸辙之鲋”。唐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词语涸辙鱼】 汉语大词典:涸辙鱼
《晋书.桓伊传》:“(伊)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
源见“云台画像”。谓功臣名将获得殊荣。唐黄滔《寄陈磻隐居》诗:“虚左中兴榜,无先北海尊。”
同“唇亡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鲍彪注:“揭,犹反也。”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词语唇揭齿寒】 成语:唇揭齿寒汉语大词典:唇揭齿寒
源见“丰城剑气”。借指截留部分贵重物品。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太常之子湖广参政名之伸者,遂将《灵飞》抵《莲花》以塞其意,参政私将《灵飞》割留四十三行藏于家,意作雷焕留剑公案。”【词语雷焕留剑】
源见“刘伶好酒”。形容纵酒放达。唐白居易《哭崔二十四常侍》诗:“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