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清谈挥麈

清谈挥麈

源见“麈尾清谈”。形容善于论辩谈玄,意兴飞扬。宋秦观《满庭芳.茶词》词:“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


【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七○三引晋·郭澄之《郭子》曰:“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语,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堕落满饭中,宾主遂至暮忘飡也。”《世说新语·文学》亦载。又《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晋书·王衍传》亦载。

【今译】 晋代孙盛 (字安国) 善谈玄理,当时中军将军殷浩也以谈玄著名于世。两人相见辩论清谈,互相争论不休,都拼命挥动手中的麈尾制的拂尘,尾毛全脱落掉在饭里。手下人为他们将饭热了又热,一直到傍晚也顾不上吃饭。另外晋代王衍 (字夷甫) 也精于清谈玄理,手中常拿着白玉柄的麈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善于辨论谈玄,意兴飞扬。

【典形】 挥犀柄、挥麈、挥麈尾、落麈毛、清谈挥麈、谈柄、谈麈、玉麈挥、玉麈谈玄、麈尾奋、麈尾清谈、谈辞玉麈、高论发犀柄、白玉麈尾、落麈尾、挥麈毛、挥谈麈、一麈供谈柄、挥

谈柄。

【示例】

〔挥犀柄〕 清·唐孙华《喜姜西溟及第》:“粝饭常同啜菜羹,清言不厌挥犀柄。”

〔挥麈〕 宋·仲并《水调歌头·浮远堂》:“笑咏一堂上,挥麈气横秋。”

〔挥麈尾〕 唐·高适《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清论挥麈尾,乘酣持蟹螯。”

〔落麈毛〕 明·汤显祖《毕别驾手持张揖博雅旧本》:“自少铭龙骨,谈雄落麈毛。”

〔清谈挥麈〕 宋·秦观《满庭芳·与周熟仁试赐茶》:“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

〔谈柄〕 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白羽留谈柄,清风袭德馨。”

〔谈麈〕 金·元好问《李屏山挽章》之二:“谈麈风流二十年,空门名理孔门禅。”

〔玉麈挥〕 宋·苏轼《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舞腰似雪金钗落,谈辩如云玉麈挥。”

〔玉麈谈玄〕 宋·姜夔《湘月》:“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麈尾奋〕 明·袁宏道《元霄饮华中秘宅上》:“麈尾奋来毛欲尽,当筵风雨约谭锋。”

〔麈尾清谈〕 宋·陆游《南堂杂兴》之四:“未忘麈尾清谈兴,常读蝇头细字书。”


猜你喜欢

  • 呆似木鸡

    同“呆若木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罗荣统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见“呆若木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5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罗荣统~,一句话也说不出。”【词

  • 一成不变

    原指刑法一经制定,就不可改变。后则用以指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古代制订刑罚制度的原则,凡是涉及犯法之事,即使罪行很轻,也不要赦免。因为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而这种规范是定型的东西,一旦制定就不能改变

  • 登车泣贵嫔

    《晋书》卷七《成帝纪》:东晋成帝咸和三年五月,“(苏)峻逼迁天子于石头,帝哀泣升车,宫中恸哭。”东晋成帝司马衍因叛逆苏峻逼迫赴石头城,登车时,宫中嫔妃一片哭声。后遂用为皇帝出奔之典。唐.杜甫《伤春五首

  • 何所不为

    还有什么不能做,意思是任何事都能干得出。《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词语何所不为】  成语:何所不为汉语大词

  • 席门蓬巷

    同“席门穷巷”。唐王勃《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席门蓬巷,伫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见“席门穷巷”。唐·王勃《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伫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词语席

  • 全树

    唐刘《隋唐嘉话》卷中:“李义府(饶阳人,貌恭柔,心地阴贼褊忌,时号为‘笑中刀’,又称人猫,以翰显,官至吏部尚书)始召见,太宗试令咏鸟,其末句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唯一

  • 窥邻

    同“窥宋东墙”。唐李白《赠裴司马》诗:“愁苦不窥邻,泣上流黄机。”

  • 投膏止火

    膏:油脂。用油浇火。比喻举措不当,适得其反。出自五代时后唐大臣安重诲的事迹。安重诲(?-931年)应州(今山西应县)人。少年时便跟随后唐明宗做事。明宗即帝位后,为兵部尚书,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后又升任

  • 东涂西抹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薛监(逢),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音chǎn,笑的样子)然,即遣一介语之曰:

  • 举十六相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