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流言蜚语

流言蜚语

泛指毫无根据的挑拨诽谤之辞。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 “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 ” ●《书·金縢》: “武王既丧, 管叔及群弟乃流言于国曰: ‘公将不利于孺子。’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乃有蜚语,为恶声闻上。” 管叔:名鲜,文王第三子。群弟: 指蔡叔,霍叔。流: 散布。公: 指国公。孺子: 即稚子。指成王。蜚: 同 “飞” 。周武王去世以后,管叔就和他的几个弟弟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又,西汉武安侯田蚡与魏其侯窦婴一向有矛盾,田蚡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便编造流言,说窦婴诽谤武帝,并传到武帝那里,以致窦婴论罪处死于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


并列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乱议论或诽谤、挑拨离间的话。语本《尚书·金滕》:“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又《汉书·楚元王传》:“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俞立平说:‘这个娘们在孤鹰岭镇是有名的花舌子,能说会道,爱道听途说,爱散布~。’”△贬义。多用于写背后造谣中伤的话。→风言风语 闲言碎语 无稽之谈 赤口毒舌。也作“流言飞文”、“流言飞语”、“流言风语”。


没有根据的话谓之 “流言蜚语”。

流言”与 “蜚 ( fēi) 语”实际义同。

何谓 “流言”? “流”引申有 “散 ( sàn) ”义,谓流散、散布。《诗·大雅·荡》: “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谓无根据之言。对此言语,人们应有怎样的态度呢? 《礼记·儒行》: “过言不再,流言不极。”疏: “若闻流传之言,不穷其根本所从出处也。”意谓不必管它,不追究它的出处,如此而已。

“蜚语”又是何谓呢? “蜚”通 “飞”。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墨子为木鸢 ( yuān) ,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陈奇猷集释:“蜚、飞同。”因此,“蜚语”即所谓飞短流长之语。

流言蜚语”一作 “流言飞语”,系造谣中伤、诽谤他人之语。“飞短流长”一语义亦同。听者最起码的底线应是不信、不传,而散布者在当今则应负 “诽谤罪”之责。流言与谣言义近,皆止于智者。


【词语流言蜚语】  成语:流言蜚语汉语词典:流言蜚语

猜你喜欢

  • 壮心

    雄心壮志,抱负不凡。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骥:千里马。枥( ㄌㄧˋ lì 历):养马的地方,犹马棚。烈士:指有抱负的节义之士。【词语壮心】   汉语

  • 何肉周妻

    同“周妻何肉”。明袁宏道《赠虞德园兄弟》诗:“台宗贤教谁能识,何肉周妻到底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九:“何肉周妻业并深,台宗古辙幸窥寻。”【词语何肉周妻】  成语:何肉周妻

  •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纣:殷商末代暴君,为周武王所伐,自焚而死。恶( ㄨˋ wù ):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申为由于于坏事而处于众恶所归的地位。 商纣王虽然坏,不像传说的那么严重。所以君子憎恨处于下游,一处下游,

  • 望尘态

    源见“望尘而拜”。指谄媚之丑态。宋陆游《化成院》诗:“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

  • 天上酒星

    《后汉书.孔融传》注:“《(孔)融集.与操书云》:‘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燿,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洒之德。’”酒星,星宿名,即酒旗星。曹操上表提

  • 郭槐自屈

    《晋书.贾充传》:“充妇广成君郭槐,性妒忌……初,充前妻李氏淑美有才行……槐欲省李氏,充曰:‘彼有才气,卿往不如不往。’及女为妃,槐乃盛威仪而去。即入户,李氏出迎,槐不觉脚屈,因遂再拜。”贾充后妻郭槐

  • 影娥

    源见“影娥池”。代指月亮。明夏完淳《冰池如月赋》:“飘红叶则落桂一枝,映青楼则影娥半面。”清纳兰性德《清平乐.元夜月蚀》词:“影娥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词语影娥】   汉语大词典:影娥

  • 潘郎泪满衣

    源见“潘岳悼亡”。借指丧妻之悲。唐温庭筠《和友人悼亡》:“玉貌潘郎泪满衣,画罗轻髩雨霏微。”

  • 缩地经

    源见“长房缩地”。指方士化远为近的法术。用以形容盼望会友或得到他物等的心情。唐王建《闻故人自征戍回》诗:“安得缩地经,忽使在我傍?”【词语缩地经】   汉语大词典:缩地经

  • 古鼎跃水

    《史记.封禅书》:“周太史儋见秦献公……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