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红、紫以间色夺朱。比喻以邪夺正。《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邢昺疏:“此章记孔子恶邪夺正也。恶紫之夺朱也者,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也。”亦作“红
《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治大也。”薪即柴火,爨是烧火煮饭。称柴草数米煮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原比喻过分计算细小的事情,不从大处着眼。后也形容生活贫困或吝啬。亦作“数
古时候人们互相交换儿子来教育。语出《孟子.离娄上》:“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清.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训子语上》:“古者易子而教,后世负笈从师,近代延师教子。”
源见“梅花妆”。谓描梅花于额上为饰。唐吴融《个人三十韵》:“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
源见“北山移文”。指厌倦官场生活,期待着归隐。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并列 比喻厌倦官场,想要归隐的心情。宋·王奕《南乡子·和谢潜庵蒋山》词:“搔首倚薰风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原谓正色,态度严正,后亦以“抗颜”指为人之师。清黄景仁《赠程生入中》诗:“抗颜已弥载
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同“虱悬轮”。金元好问《愚轩为赵宜之赋》:“守宫缘壁夸覆射,悬虱如轮规命中。”
同“摸金校尉”。清沈钦圻《后咏史》:“摸金使者征求遍,指鹿元臣炀蔽多。”
希:同“稀”。 最大的乐声听起来反而无音响。 比喻大“道”深邃,隐而不露。语出《老子》四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木本第一》:“《花谱》云:‘海棠无香而畏臭,不宜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