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洗兵雨

洗兵雨

源见“洗兵”。指洗涤兵器之雨,表示战争结束。明高启《赠步炼师祷雨》诗:“更烦夜起把天瓢,翻作东南洗兵雨。”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十引 《六韬》曰:“文王问散宜生:‘卜伐纣吉乎?’曰:‘不吉。’钻龟、龟不兆。数蓍(shi)交加而折。将行之日,而辎车至轸。行之日,帜折为三。散宜生曰:‘此卜四不祥,不可举事。’太公进曰:‘是非子之所知也。祖行之日,辎车至轸,是洗濯甲兵也。’”汉·刘向《说苑·权谋》亦有,谓是武王事,文有不同。

【今译】 周文王问臣子散宜生:“伐纣的占卜吉吗?”散宜生说:“不吉。”钻龟来卜,龟甲不显示兆文。用蓍草卜,几根蓍草交在一起折断。军队将要出发之日,大雨将辎重车后的横木都没了。出发的那天,旗杆折为三截。散宜生说:“这预兆四次不祥,不能举事。”太公望说:“这你就不懂得了。祭路出发之日,雨下得没了车后横木,这是上天为我们洗濯武器甲胄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军队出征或告捷。

【典形】 洗兵、洗兵甘雨、洗兵雨、洗甲、洗甲兵、雨洗兵、净洗甲兵、洗净兵戈。

【示例】

〔洗兵〕 南朝梁·萧纲《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洗兵甘雨〕 清·黄景仁《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史官载笔书藏宬,洗兵甘雨倾蓬瀛。”

〔洗兵雨〕 明·高启《赠步炼师祷雨》:“更烦夜起把天瓢,翻作东南洗兵雨。”

〔洗甲〕 清·张景祁《望海潮》:“有僮花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州洗甲,沧海独波倾?”

〔洗甲兵〕 明·于谦《闻甘州等处捷报有喜》:“人间玉石铭勋业,天上银河洗甲兵。”

〔雨洗兵〕 清·唐孙华《进呈御览诗》:“日丽风清道,尘销雨洗兵。”


猜你喜欢

  • 比肩接踵

    形容都市中人多拥挤。《晏子春秋.杂下》:“齐之临淄三百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临淄:春秋时齐国都城。比肩:肩并着肩。接踵:足踵相接。踵,脚后跟。见“比肩继踵”。苏叔阳《大地的

  • 扬雄宅

    《汉书.扬雄传上》:“扬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陴,有田一㙻,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自季至雄,五世而传一子,故雄亡它扬于蜀。雄少而好学……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

  • 据胡床指点银瓶

    唐.杜甫《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氏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此诗写少年意气,下马坐床,指瓶索酒,旁若无人。后以此用为索酒畅饮、意气豪纵的典故。元.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

  • 返日阳戈

    同“返日戈”。柳亚子《次韵和冶公》:“反日阳戈倘可寻,如何掷杖竟成林?”

  • 巴蛇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相传巴蜀的大蛇能吞食大象,吃下去三年后,才吐出象的骨头。后因以比喻贪求过甚的意思。谚语称:“人心不足蛇吞象。”晋.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 舞衣斑

    源见“老莱娱亲”。谓孝养父母。明何景明《为李秀才寿母》诗:“百年应自慰,常见舞衣斑。”清归庄《寿王尔然外太舅》诗:“酌酒升堂惭玉润,回看左右舞衣斑。”【词语舞衣斑】   汉语大词典:舞衣斑

  • 先鞭

    《世说新语.赏誉》:“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梁.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祖逖)先吾著鞭耳!’”又《晋书.刘琨传》:“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汉中山靖王胜

  • 汉胪

    《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元周伯琦《纪恩三十韵》:“视学瞻周礼,圜门听汉胪。”【词语汉胪】   汉语大词典:汉胪

  • 七襄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跋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文选》卷二十六南朝齐.颜延年(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唐.李周翰注《言我魂一

  • 履大人跡有娠

    参见:姜嫄生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