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沉鱼落雁

沉鱼落雁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正其颜色)哉?”

庄子的意思,是形容美人之美,使鱼、鸟、麋、鹿等禽兽睹美而惊,不敢正眼相看。后世根据庄子的说法,又有发展。唐宋之间有诗句“鸟惊入松萝,鱼见沉荷花。”自唐宋以后,又逐步改“鸟飞”为“雁落”,传奇戏文中常以“沉鱼落雁”与“闭目羞花”连用,常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并列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美貌。语本《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廿载繁华梦》:“有个随任的侍妾,唤做香屏,是从京里带来,却有个~之容。”△褒义。描写小女子美貌非凡。→闭月羞花 花容月貌 如花似玉。也作“落雁沉鱼”、“鱼沉雁落”。


【典源】《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 (一作西施),人之所美也;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成玄英疏:“毛嫱,越王嬖妾; 丽姬,晋国之宠嫔,此二人者,姝妍冠世,人谓之美也。”《管子·小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淮南子·修务训》:“今夫毛嫱、西施,天下美人。”

【今译】 毛嫱是越王的爱妾,丽姬是晋国的宠妃,她们都是美貌无比,称得上是天下的美人。鱼见了她们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飞上高空,麋鹿见了她们飞跑而去。这几句话本意是说,鸟兽无知,对人中的美色它们是无动于衷的。后来诗文中用为鸟兽是震惊于她们的美貌才避开的意思。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貌美动人。

【典形】 沉鱼落雁、落雁沉鱼、毛嫱。

【示例】

〔沉鱼落雁〕 宋·古杭才人《宦门子弟错立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落雁沉鱼〕 元·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子落雁沉鱼,乱了君臣,间别了子父。”

〔毛嫱〕 晋·傅玄《艳歌行》:“令代希世出,无乃古毛嫱。”


【词语沉鱼落雁】  成语:沉鱼落雁汉语词典:沉鱼落雁

猜你喜欢

  • 初写黄庭

    黄庭指《黄庭经》帖,曾为学写小楷字的范本。相传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之语,后来“初写黄庭”演变为次后语,意即恰到好处。述宾 黄庭,《黄庭经》,道家经典。晋人写的《黄庭经》书帖,后世学写小楷的多以此为

  • 壁中字

    源见“孔壁遗文”。指出于孔壁的古文字。其字体与汉时通行的隶书不同,亦与秦时小篆有异,人称蝌蚪古文字。《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都是这种文字。宋曾巩《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壁中字为时人考,圯

  • 没石饮羽

    源见“射石饮羽”。形容功力劲健精湛。朱东润《古文四象论述评》:“明代何、李、李、王之论,自后人视之,诚不免为大言炎炎,然其没石饮羽之技,诚有令人为之舌挢而不下者。”并列 比喻功力精湛。《史记》记载,汉

  • 茵溷

    同“茵溷花分”。《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岂必分茵溷(洙),宁思上砑硝(薛)。”【词语茵溷】   汉语大词典:茵溷

  • 彩衣戏亲

    同“彩衣娱亲”。元段成己《送孙仲文行台之召》诗:“颜色或未怡,彩衣戏亲傍。”

  • 龙头人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 卓氏新寡

    同“文君新寡”。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卓氏近新寡,豪家朱门扃。”

  • 珠联壁合

    珍珠相连,璧玉相合,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连接或集合在一起。《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发源纂胄,叶派枝分,开国承家,珠联璧合。”

  • 舞倾市

    同“吴市倾”。唐李白《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凝玩益古,俯察愈妍;舞疑倾市,听似闻弦。”

  • 大笔如椽

    亦作“如椽大笔”。象椽子一样大的笔。比喻文笔刚健有力,文章气势宏伟。王殉(350-401年),字元琳,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之孙。初为桓温掾,晋孝武帝司马曜时为尚书右仆射。时孝武帝颇好典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