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汝人识字

汝人识字

明.陶珽辑《说郛续集》第四十五卷载明.刘元卿《应谐录》“万字”:“汝(古代地名,汝州在今河南临汝县境)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教诲,开导)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解释)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踰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此指写请帖),久之不成。父趣(同趋,奔赴)之。其子恚(怨恨)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事物变化的开端)士偶一解,而即訑訑(音yíyí,自满的样子)自矜(自以为贤能)有得,殆(大概,恐怕)类是己(己,在这里表示确定语气)。”

从前,汝州有一个种田的人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儿子识字。先生教学生写一画,说是一字,写两画说是二字,写三画说是三字。学生听了很高兴,把笔一扔,回去对父亲说已经学会识字了。于是先生被辞退了。有一天,父亲打算请一位姓万的亲戚来饮酒。叫儿子写一封请帖,从早晨写了半日不见写成,就去看儿子。儿子见父亲来了,抱怨说天下的姓很多,为什么非要姓万呢?从早晨写到现在,才只写了五百画呢!

正如这个故事后面作者所作的评论那样,“汝人识字”的故事是在于讽刺那种有了一知半解的知识,就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到头来必将一事无成。


猜你喜欢

  • 金兰契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气味。此言交友互相投合之意。后用作友情契合之典,又引申为结拜兄弟之词。《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南朝梁.刘峻《

  • 柔日

    古代以干支纪日,天干中奇数为“刚日”,偶数为“柔日”。《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唐代孔颖达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也,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外事指

  •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多听各方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只听一面之辞,就会昏暗不明。语出《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范祖禹《唐鉴》卷三引作“兼听则

  • 平叔傅粉

    源见“傅粉何郎”。形容何晏容颜白皙俊美。唐李瀚《蒙求》:“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 召邹生

    源见“梁园赋雪”。谓延请文士、宾客。唐白居易《雪朝乘兴欲诣李司徒留守》诗:“梁园应有兴,无不召邹生。”

  • 薛笺

    同“薛涛笺”。清赵翼《美人风筝》诗之三:“糊上薛笺身绚烂,制成湘竹骨玲珑。”

  • 烛车之珍

    源见“魏车委照”。比喻珍贵之物。《宋书.谢庄传》:“臣闻功照千里,非特烛车之珍;德柔邻国,岂徒秘璧之贵!”

  • 谕蜀书

    同“谕蜀文”。明 张舍《己亥秋月寄杨升庵》诗:“登楼莫作依刘赋,奉使曾传谕蜀书。”【词语谕蜀书】   汉语大词典:谕蜀书

  • 叹观止

    同“叹为观止”。吴伯箫《羽书.阴岛的海盐》:“晒盐的工作却恨无缘过目,不过见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井田似的盐滩,同散布着不下千万堆的晶盐,也够叹观止了。”【词语叹观止】   汉语大词典:叹观止

  • 献琛

    《诗.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后因以“献琛”指进献宝贝,表示臣服。《宋书.武帝纪中》:“是以绝域献琛,遐夷纳贡。”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武德之始,奉使岭南,冯盎等稽首称臣,献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