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殿上虎

殿上虎

对敢谏之臣刘安世的称谓。刘安世(1048-1125年)字器之,宋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神宗熙宁进士。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由吕公著推荐为右正言,累迁左谏议大夫。他身材魁伟,声如宏钟,而且十分孝敬。起初,朝廷授他为谏官,他先征求母亲意见说:“朝廷不因为我的不贤,让我任谏官之职。我一旦身在其位,就应敢作敢为,尽职尽责。如稍有不顺从触犯了朝廷,就会灾祸临头,无法伺奉母亲。当今皇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亲为由而辞去此职,一定可以得到皇上的同意。”他母亲不同意这样做,说:“我听说谏官是能直言规劝天子的大臣。你父亲一生都想以此为职而未得到。你非常幸运,既能有此职,就应当舍身尽职以报效国家。如将来因敢谏而获罪流放,无论远近我都会跟随着你。”听了母亲的劝说,刘安世遂受命赴职。他做谏官多年,立朝刚正,直言敢谏。有时皇上发怒,他仍在一旁侍立,待皇上怒消,上前复奏。旁边的大臣看到这种情况,无不胆战心惊,吓得直冒冷汗。他们都说刘安世是“殿上虎”,当时对他无不敬畏。此后常用该典比喻敢谏之臣。

【出典】:

宋史》卷345《刘安世传》10954页:“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fú扶,不)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例句】:

明·萧良有等编撰《龙文鞭影》卷1:“刘公殿虎,庄子涂龟。”


【词语殿上虎】   汉语词典:殿上虎

猜你喜欢

  • 张翰杯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张季鹰(季鹰,张翰字)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后因以“张翰杯”为不求

  • 由巢

    同“许巢”。《晋书.元帝纪》:“愿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狭由 巢抗矫之节,以社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元李寿卿《伍员吹箫》四折:“元来他也是个遁世的由 巢。”【词语由巢】   汉语大词典:由巢

  • 沧海一粟

    大海中的一粒粟米。比喻极其渺小。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偏正 粟,小米,谷子。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张贤亮

  • 绕朝鞭

    《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国)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士会)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公元615年冬,秦派大将西乞和晋国逃亡至秦的士会,率军攻晋。士会多

  • 塞鸿

    源见“雁足书”。喻传信使者。《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词语塞鸿】   汉语大词典:塞鸿

  • 波诡云谲

    亦作“云谲波诡”。云气水波相互变化。以后转为文章起伏变化,巧妙无极的意思。汉代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挢首以高视兮,目冥洵而亡见。”摧嗺:叹词,嗟也。摧,通“嗤”。挢首:举起

  • 礼岂为我设

    《世说新语.任诞》:“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晋书.阮籍传》:“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按照古代《仪礼》规定,叔嫂之间,不通问候

  • 辞金

    源见“四知金”。谓为官廉洁自律,不受非义之赠。元马臻《述怀五十韵》:“献璞悲和泣,辞金忆震贤。”

  • 师雄来月下

    源见“罗浮梦”。指赵师雄醉憩梅花下。用以咏梅。清秋瑾《梅》诗之四:“未见师雄来月下,如何却现女郎身。”

  • 山阴夜雪

    犹山阴乘兴。唐 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宋 范成大《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之七:“潇洒王郎亦胜流,今年何事阻清游?当家风味今如此,孤负山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