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死有余辜

死有余辜

谓罪大恶极,一死尚不足以抵罪。《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咎(一读 ㄐㄧㄡˋ jiù 救,一读 ㄍㄠ gāo 高,此处读 ㄍㄠ gāo 高)繇( ㄧㄠˊ yáo 摇):即皋陶,舜时掌刑法的大臣。


述补 辜,罪。死了也还有罪。形容罪大恶极。《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贬义。多用于描写罪责方面。→罪不容诛十恶不赦 ↔功标青史。也作“死有余僇”、“死有余责”、“死有余诛”、“死有余罪”。


解释辜:罪,罪过。即使死了也不足以抵其罪。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路温舒是东汉巨鹿东里人。他父亲是东里的守门人,让路温舒放羊。路温舒把蒲草编联起来,抄写书籍,逐渐积累了不少学问,得以做了一个管理监狱的小吏。他又专心学习法令,县里遇到疑难事情大家都来问他。太守到县里来视察时,看到路温舒,非常欣赏他,让他担任治理监狱的官佐。后来,路温舒又学习《春秋》,懂得了治理国家的大义。

汉宣帝即位后,路温舒上书,认为应该崇尚德政,宽缓刑罚。他在上呈的奏章中说:“陛下刚刚登上最尊贵的位置,与天意相合,应当改变前代的过失,涤除繁琐的礼仪、政令和刑罚,革除人民的疾苦。我听说秦朝有十个失误,其中一个现在仍然存在,那就是办理狱讼的官吏。秦朝时,耻事文学,爱好勇武,看不起仁义的士人,看重治理监狱的官吏。那时,正直的劝谏称作诽谤,劝谏的忠言叫做妖言,儒生不为世用,忠言淤积于胸,阿谀奉承的声音充满了耳朵,真实的祸患被遮蔽起来,这便是秦朝灭亡的原因。现今天下没有战争和饥寒,父子夫妻能够致力于经营自己的家庭,但是这种太平还没有遍及天下,原因就在于狱讼这一祸患。现在的官吏把苛严当做明断,玩弄法律,使人深陷于罪者获得了公平的名声,真正公平断案的人反倒后患无穷。官吏们害怕案情上奏后被驳回,就对判词精心加以锤炼和罗织。这种情况下,上奏的判词写成后,即使咎繇来审理此案,也仍然会认为嫌犯即使死了也不足以抵罪。所以天下的祸患,没有比狱讼更大的;败坏法令,扰乱政治,离间亲近,堵塞正道,没有比狱吏更厉害的。希望陛下简省法治,宽缓刑罚,革除弊政,那么太平的风气可以在世上兴起,和乐就会像苍天一样没有穷尽。”宣帝认为路温舒说得很好,路温舒因此得以升迁,路家成为显贵的家族。


【词语死有余辜】  成语:死有余辜汉语词典:死有余辜

猜你喜欢

  • 曲居士

    同“曲生”。宋黄庭坚《杂诗》之五:“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词语曲居士】   汉语大词典:曲居士

  • 泗滨友

    《澄怀录》:“江南李建勋尝蓄一玉磬,大尺余,以沈香节按柄(节,是助乐时击节用的拍板之类的东西,沈香节按柄以沈香木制成)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秽俗之语者,则急起击玉磬数声,曰:聊代清耳。名曰‘泗滨友’

  • 陇眠牛

    源见“牛眠地”。旧称风水好的葬地。宋韩琦《叔平学士知青州》诗:“过家门纳驷,卜地陇眠牛。”

  • 夫人城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朱序传》:“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宁康(晋孝武帝年号)初,拜使持节,监沔中诸军事、南中郎将、梁州刺吏,镇襄阳。是岁(公元三七八年),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

  • 琴高借双鲤

    同“琴高乘鲤”。宋刘筠《赤日》诗:“争得琴高借双鲤,暂游姑射对冰姿。”

  • 刘郎重到

    源见“前度刘郎”。形容人去而复来。宋周密《探芳信.西泠春感》词:“向水院维舟,津亭唤酒,叹刘郎重到,依依谩怀旧。”

  • 挂朝服

    同“挂朝衣”。唐钱起《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吾当挂朝服,同尔缉荷衣。”

  • 土阶茅屋

    以泥土为台阶,以茅草为屋顶。谓上古时居住简陋,因此用来指俭约的生活。《周书.武帝纪》:“上栋下宇,土阶茅屋。”又作“土阶茅茨”。并列 土垒的台阶,茅草盖的房子。形容居处简朴。《周书·武帝纪下》:“上栋

  • 拔茅

    同“拔茅连茹”。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拔茅之义圮,而负乘之群兴。”宋王禹偁《留别仲咸》诗之一:“头白忽抛攀桂伴,道消休话拔茅心。”【词语拔茅】   汉语大词典:拔茅

  • 孤屿诗

    《文选》卷二十六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唐.李善注:“永嘉江也。”南朝谢灵运曾写过一首《登江中孤屿》的诗,抒发登临永嘉江中孤屿的感受。后以“孤屿诗”作为咏江游之典。唐.钱起《送包何东游》:“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