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

瞑目:闭上眼睛。死时也不闭上眼睛。形容至死也不甘心。也用来比喻志向坚决。孙坚(155-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县)人。汉灵帝时任长沙太守。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擅朝政,肆虐京都。诸州郡都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也发兵,并屡败董卓,董卓对孙坚作战勇武很害怕,便派遣将军李催去收买孙坚,许以和亲,并对孙坚及其子弟封官许愿。孙坚不为所动。他对李催说:“董卓逆天意,行无道,颠覆汉朝王室,我如不能夷灭他三族,把他的罪行昭示于四海,就是死也不能闭上眼睛,怎能和他结亲呢?”

【出典】: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卷46第1097页:“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例句】: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疾益甚,叹曰:‘四患未除,吾死不瞑目矣!’” 宋·陆游《剑南诗稿·三三·七月下旬得疾,不能出户者十有八日,病起有赋》:“著书殊未成,即死不瞑目。”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觉得倘不将这药认作‘戒烟药水’,他大概是死不瞑目的。”


主谓 瞑目,闭眼。死了也合不上眼。谓人抱恨而死,心有不甘。语本《左传·文公元年》:“谥之曰灵,不瞑。”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觉得倘不将这药认作‘戒烟药水’,他大概是~的。”△多用于描写含恨而死之人。 →抱恨终天 ↔死而无怨 死亦瞑目 含笑入地 心甘情愿。也作“死不闭目”。


解释瞑:闭,合上。死了也不闭眼。表示心事未了,死了也有遗憾。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东汉末年,宦官和内戚轮流执政,朝廷腐败凋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董卓是西北地区甘肃临洮人,他在征讨黄巾军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军队,盘踞在河东地区,不肯接受朝廷的调度。后来,在宦官和内戚的斗争中,董卓趁机带兵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此后董卓秽乱后宫、放纵士兵草菅人命、搜刮民财、虐待大臣,引起了天下之人的公愤。

汉灵帝死后,董卓专擅朝政,在京城骄横放纵。各州郡共同起兵,推举袁术作为领导人,打算征讨董卓,孙坚也积极响应。孙坚是孙权的父亲,当时地位尚低,他带领人马拜见袁术,袁术上表推荐他担任破虏将军、豫州刺史。此后,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孙坚勇敢坚定,多次失败后仍坚持战斗,终于在阳人(地名)大败董卓的军队,杀死了董卓的大都督华雄。

阳人大捷之后,董卓对孙坚的勇猛顽强非常忌惮,打算收买他。就派手下过来,让孙坚开列一个子弟亲信的名单,以便朝廷按名单分封赏赐。孙坚义正词严地说:“董卓违逆天命,颠覆王室,大逆不道。今天不诛杀你父母妻子的宗族,不将你的罪行昭示于天下,我死也不会闭上眼睛。又怎会与你和亲呢?”孙坚终因自己的勇敢和坚定,成为吴国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近义遗恨终生

例句

素以“扭亏圣手”著称的企业家向大家立下军令状:不把化肥厂搞上去死不瞑目。


【词语死不瞑目】  成语:死不瞑目汉语词典:死不瞑目

猜你喜欢

  • 泣岐

    同“杨朱泣歧路”。岐,通“歧”。唐许棠《秦中遇友人》诗:“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词语泣岐】   汉语大词典:泣岐

  • 一瓢自怡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贫乐道。唐钱起《山居栖隐》诗:“三径与嚣远,一瓢常自怡。”

  • 不少概见

    少:稍,略微。概:梗概,大略。 不能略微见到一个梗概。 指很难见到。语出《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许)由、(务)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司马贞索隐:“概是梗概,谓略也。盖以由光义至

  • 三四调狙

    同“赋芧戏狙”。宋陆游《春晚南堂晨起》诗之一:“青黄灾断木,三四调群狙。”

  • 灰身粉骨

    犹“粉身碎骨”。唐.王勃《上百里昌言疏》:“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见“粉身碎骨”。唐·王勃《上百里昌言书》:“诚宜~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词语灰身粉骨】  成

  • 含垢藏疾

    同“纳污藏疾”。宋苏轼《拟殿试策问》:“含垢藏疾以待四夷,而羌戎未叙,兵不得解。”并列 包容污垢,隐藏恶物。比喻宽宏大度。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

  • 韲臼

    调和诸味的石臼,为“辞”字的隐语。《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帝与杨修一起过曹娥碑下,见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八字。杨修解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韲

  • 郁轮袍

    唐.薛用弱《集异记》:“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臯,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注:安乐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以诗牒京兆试官,令以九

  • 二卵弃干城

    《孔丛子.居正》:“子思言苟变于卫君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卫君曰:‘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圣人之官人,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

  • 周公握发

    同“周公吐哺”。唐李瀚《蒙求》:“周公握发,蔡邕倒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