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楚弓楚得

楚弓楚得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术焉?’仲尼(孔子字)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促尼所谓大公也。”此事又见《孔子家语.好生》、《孔丛子》、《公孙龙子》。

楚王认为楚人失弓,楚人得弓,无需去找。孔子觉得既然如此,那么楚王的胸怀仍不够宽大。说“人失弓,人得弓”不是更好吗?何必非“楚弓楚得”呢?后因称东西虽然丢失,但从一定的范围看,利并未外溢为“楚弓楚得”。

明.苏复之《金印记》传奇十二:“喜楚弓楚得,免被旁人笑。”


主谓 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外溢。语本《公孙龙子·迹府》:“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楚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遣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汉·刘向《说苑·至公》等书亦记有此事。明·苏复《金印记·金钗典卖》:“喜~,免被傍人笑。”△用于处境方面。 →合浦珠还 ↔得不偿失。也作“楚得楚弓”。


【典源】《吕氏春秋·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孔子家语·好生》亦载。

【今译】 楚共王外出打猎而丢失弓,手下人要去寻找,楚共王说:“不必,丢了弓的是楚人,捡到弓的也是楚人,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后说:“可惜包括的还不广大,应说丢弓的是人,拾弓的也是人,何必非是楚人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虽有所失而利不外溢; 也形容得失无常,无须萦怀。

【典形】 楚弓人得、楚人弓、得楚弓、荆人弓失、人失人得、失楚弓、失弓、亡楚弓、亡弓楚泽、遗弓、楚人亡弓。

【示例】

〔楚弓人得〕 清·钱谦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楚弓人得岂其然,鲁玉盗归安足拟。”

〔楚人弓〕 宋·姜夔《诉衷情·端午宿合路》:“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

〔得楚弓〕 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荆人弓失〕 清·钱谦益《昆仑山人扇子歌》:“魏公笏在世所羡,荆人弓失何嗟及。”

〔人失人得〕 宋·苏轼《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失楚弓〕 清·赵翼 《题遗山诗》:“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失弓〕 明·袁宏道《病起偶题》之三:“世路他如梦,浮名我失弓。”

〔亡楚弓〕 宋·苏轼《和陶东方有一士》:“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亡弓楚泽〕 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收遗簪于少原,念亡弓于楚泽。”

〔遗弓〕 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词语楚弓楚得】  成语:楚弓楚得汉语词典:楚弓楚得

猜你喜欢

  • 郢雪

    《文选》卷四十五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 布素之交

    见“布衣之交”。《太平广记·宋济》卷255引《卢氏杂说》:“唐许孟容与宋济为~。”

  • 谈天

    源见“邹衍谈天”。谓议论宏大,漫无际涯。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亦专指以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与人事的关系。南朝 宋鲍照《河清颂》序:“臣闻善谈天者,必征象于人。”【词语谈天

  • 夏侯拾芥

    《汉书.夏侯胜传》:“始,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汉代夏侯胜精通经学。他每次授课,常对学生们说:“学好了经书,去取高官厚禄如同俯拾

  • 龙头

    源见“三人一龙”。指杰出人物的首领。唐王勃《送白七序》:“当益友之龙头,处通侯之燕颔。”【词语龙头】   汉语大词典:龙头

  • 改木

    同“改火”。晋张协《杂诗》:“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词语改木】   汉语大词典:改木

  • 参天两地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孔颖达疏:“倚,立也。既用蓍求卦,其揲蓍所得,取奇数于天,取耦数于地。”后因以“参天两地”为《易》卦立数之义。清俞樾《诸子平议.淮南子内篇一》“二阳一阴成气三”:“阳

  • 梦征兰

    源见“燕梦征兰”。指怀孕得子。清袁枚《方问亭宫保贮兰图》诗之二:“回首笑谢氏,阶庭作私宝。若云梦征兰,祝公转嫌小。”

  • 以毒攻毒

    原指以有毒的药物来治疗毒疮等病。元代陶宗仪《辍耕录.骨咄犀》:“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比喻以恶毒的手段来对付恶毒的手段。偏正 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疾病,比喻利用一种

  • 泣竹

    源见“孟宗泣笋”。称扬孝亲至诚,感动天地。《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教亏。”【词语泣竹】   汉语大词典:泣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