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桓伊三弄

桓伊三弄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显贵,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参见《晋书.桓伊传》。

王徽之与桓伊,俱自清高,赏与奏既各自得,故无须言谈。据传说《神奇秘谱》中所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桓伊笛曲“三调”改就。

唐.李郢《江上逢王将军》诗:“惟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


【典源】《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晋书·桓伊传》亦载,文大略同,前作“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清溪侧”。

【今译】 晋代王徽之 (字子猷) 早听说桓伊 (小字子野) 擅长吹笛,而不相识。一次徽之乘船,恰逢桓伊从岸边经过。船中有人认识的,说那人就是桓伊。徽之便派人前去邀请桓伊,说:“听说您善于吹笛,请为我奏一曲。”当时桓伊已经显贵,他素知徽之声名,也不推辞,回车下来坐在胡床上,为徽之吹奏三调,吹罢就上车离去。二人一句话也没交谈。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行为放达,不拘俗礼; 也用以咏吹笛。

【典形】 桓弄、桓伊步、桓伊笛、桓伊独吹、桓伊三弄、桓伊邀笛、三弄笛、踞床吹笛、桓伊去后、桓伊在、将军笛。

【示例】

〔桓弄〕 清·朱彝尊《题颜司勋写照》:“命棋怀谢赌,邀笛想桓弄。”

〔桓伊步〕 清·王夫之《出郭赴李缓山之约》:“笛声恰在桓伊步,饭颗初逢杜甫山。”

〔桓伊笛〕 唐·杜牧《寄题甘露寺北轩》:“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桓伊独吹〕 北周·庾信《对酒》:“惟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桓伊三弄〕 宋·苏轼《昭尹怨》:“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桓伊邀笛〕 清·叶舒崇《金陵有感》:“桓伊邀笛人谁在,谢傅围棋墅尚留。”

〔三弄笛〕 清·王士禛《秋柳》之一:“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词语桓伊三弄】  成语:桓伊三弄汉语词典:桓伊三弄

猜你喜欢

  • 浔阳隐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时周继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据《陶渊明传》中记述:“周继入庐山,刘遗民遁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故谓浔阳三隐。”后遂用为咏

  • 诗礼将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穀可。臣亟闻其言矣,说(同悦)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

  • 魂不守舍

    原为“魂不守宅”。灵魂不能依存在躯体之内。形容心神不宁,精神恍惚。管辂(事迹见前“要言不烦”条)从何晏、邓飏处回来对舅父说:“邓飏走路时筋骨脱离,经脉不能控制肌肉,其起、立、倚、倾好象没有手脚一样,这

  • 河梁别

    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苏武出使匈奴,无故被扣押,武持节北海牧羊,历十九年忠贞不渝,后得归汉。已降匈奴的李陵与苏武分别,自愧弗如,以诗赠别。后遂以“

  • 关塞泥封

    源见“泥封函谷”。指用少数人把守住要塞关隘。卢前《折桂令.狮峰将台明傅友德讲武之所》曲:“指挥定边民多勇,更何须关塞泥封。”

  • 桑中之约

    《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注:同“邀”)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诗中写一对青年男女在桑林中约会的经过,后以“桑中之约”为男女幽会的密约。《聊斋志异.窦氏》:“女促之曰:‘桑中之约不可

  • 陈琳草

    同“陈琳檄”。清宋琬《赠路品王》诗:“十年老矣陈琳草,千里归欤张翰鲈。”

  • 姑射仙人

    同“姑射”。宋苏轼《南乡子》词:“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

  • 民歌五袴

    源见“歌五袴”。指百姓歌颂惠政。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

  • 千人所指,无病自死

    指:指责。 受到众多人的指责,就是不生病自己也会死去。 极言人言可畏,众怒难犯。语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宋书.颜延之传》:“于是感苟锐之志,驰倾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