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晚上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一时也不放松。刘琨(271一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任并州刺史,愍帝司马邺时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招抚流亡,与刘聪、石勒对抗,对晋朝忠心耿耿。后为石勒战败,投奔段匹碑,不久被害。其诗作慷慨激昂,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刘琨年少时志向远大,才华纵横,和祖逖相交甚厚,常同床共寝,闻鸡起舞。他听说祖逖被任用,很是感慨,给亲朋写信说:“我头枕武器以待天亮,立志扫平敌寇,只是常担心祖逖抢在我的前面。”

【出典】:

晋书》卷62《刘琨传》1690页:“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

【例句】:

宋·李璮《水龙吟》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叹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文人不免无文,武人也一样不武。说是‘枕戈待旦’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


连动 枕着兵器睡觉或休息,等待天亮。形容士兵保持警惕,或迫切等待投入战斗。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朕这里,不光有封赏的恩旨,更有八十万铁骑~!”△褒义。多用于战事方面。→严阵以待 ↔偃旗息鼓。也作“枕戈达旦”、“枕戈以待”。


【词语枕戈待旦】  成语:枕戈待旦汉语词典:枕戈待旦

猜你喜欢

  • 一家之论

    见“一家之言”。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排斥众说,以中~,而通往之路狭矣。”【词语一家之论】  成语:一家之论汉语大词典:一家之论

  •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指孔子。 孔子不谈关于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的事。 表示古代儒家反对鬼神迷信和犯上作乱。语出《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洪文敏著《夷坚志》,昔人所无也

  • 退飞鸟

    源见“六鹢风”。指鹢鸟。借指船遇风而退。清赵翼《舟行左江道中》诗之一:“画鹢翻成退飞鸟,可怜辜负此江流。”

  • 忘帝力

    源见“击壤歌”。形容百姓安居乐业无所祈求。唐高適《酬庞十兵曹》诗:“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词语忘帝力】   汉语大词典:忘帝力

  • 证逮

    《史记.五宗世家》:“请逮勃所与奸诸证左。”后以“证逮”谓逮捕与案情有关连的人。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一:“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词语证逮】   汉语大词典:证逮

  •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宪问》(卷七):“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鲁国看守城门的人讽刺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碰壁还要坚持下去。后因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比

  • 举一话头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之二甲编《了翁孙女》:“陈了翁日与家人会食,男女各为一席,食已,必举一话头,令家人答。一日问曰:‘并坐不横肱,何也?’其孙女方七岁,答曰:‘恐妨同坐者。’”陈了翁在全家聚餐之后

  • 冲星

    同“冲斗”。唐王勃《上明员外启》:“词条郁雾,遥腾驾日之阴;辩锷横霜,直上冲星之气。”明唐顺之《送莫子良擢第东归》诗:“冲星看剑气,逼岁换貂衣。”【词语冲星】   汉语大词典:冲星

  • 恺悌君子

    参见:岂弟君子偏正 恺悌,对人和善,使人容易接近。指对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有德之人。语出《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唐·李翰《风阁五侍郎传论赞并序》:“千里应其言,百姓归其德,所谓

  • 击蛇笏

    《宋史.孔道辅传》:“(孔道辅)为宁州军事推官(推官,是设立在节度使或观察使下的属官,掌管勘问刑狱等事。),数与州将事事。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咸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辅径前以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