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斩蛇

斩蛇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被,加;被酒,犹中酒),夜径(从小路行走,为求疾速)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这里是说把蛇斩为两段),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指西方之神。)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汉书.高帝纪》作“苦”,意欲困苦辱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此事又见晋崔豹《古今注》卷上。

汉朝时候,盛行五德(即五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之说,认为以此可以决定天下兴亡得失。当时人认为,汉灭秦是以火德(德行)而王,火主南方(五行谓南方是丙丁火),又是赤色,故称刘邦是赤帝之子,刘汉为炎刘。这样就把刘邦的起事加以神化了。因而产生出“拔剑斩蛇”的神话故事。

后以“斩蛇”为刘汉起事得天下的象征,常加以吟咏传说。

唐.胡曾有一首《大泽》诗,是专为歌咏刘邦“斩蛇”故事的,其诗写道:“白蛇初断路人通,汉祖龙泉血染红。不是咸阳将瓦解,素灵那哭月明中。”又唐薛逢《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张九龄《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诗:“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


【词语斩蛇】   汉语词典:斩蛇

猜你喜欢

  • 送人作太守

    源见“鬼揶揄”。感叹自己宦途坎坷。宋苏轼《送吕希道知和州》诗:“年年送人作太守,坐受尘土堆胸肠。”

  • 首丘依风

    源见“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喻怀念故乡。明归有光《娄曲新居记》:“余读其辞,盖有隐居之致,而有感于昔之人发愤伉志,争功名于万里之外,乃至白头顾念,忽有首丘依风之感。”【词语首丘依风】  成语:首丘

  •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旧唐书.魏徵传》:“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玉娇梨》12回:“~,一着不到,满盘从起。”【词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成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淮南高卧人

    源见“卧治”。泛指政事清简、无为而治的地方官吏。唐刘禹锡《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诗:“则知天子明如日,肯放淮南高卧人。”

  • 分题击钵

    源见“击钵催诗”。指比试限时成诗。清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诗:“分题击钵伫成篇,苦似儿童遭督课。”【词语分题击钵】   汉语大词典:分题击钵

  • 渭阳

    《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朱熹集传:“舅氏,秦康公之舅,晋公子 重耳也。出亡在外,穆公召而纳之。时康公为太子,送之渭阳而作此诗。”后以“渭阳”表示甥舅情谊的典实。《后汉书.马防传》:

  • 秦楼箫凤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吹箫引凤、乘鸾升天的秦弄玉。郑泽《横塘》诗:“江渚琵琶音已断,秦楼箫凤去无端。”

  • 巨鱼化

    同“鲲化”。宋晁补之《即事一首次韵祝朝奉十一丈》:“尝闻庄生说,乃慕巨鱼化。”

  • 杏树行时种

    源见“董奉杏成林”。指种德修道。唐皇甫冉《送张道士归茅山谒李尊师》诗:“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

  • 下方罗赵

    《晋书.卫瓘传》附卫恒:“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曰:‘……故英(弘农张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晋卫恒评论历代著名书法家时,曾誉弘农张伯英草书甚佳,有草圣之称。并说自己上比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