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抱佛脚

抱佛脚

唐.孟郊《孟东野集》卷九《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孟诗之意是说年老方信佛,以求佛保祐,有临渴掘井之嫌。唐代佛教盛行,“抱佛脚”的说法遂传以为俗语。

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王安石)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

后因以“抱佛脚”用指平时无准备,临时急应付。

清.翟灏《通俗编.释道》引张南世《宦游记闻》:“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便贳(音shì,通赦,赦免)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


述宾 原为求佛保佑的意思,现用为平时无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清·翟灏《通俗编》卷6引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夺中,~悔过,便贯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用于描写临时应付。→临时抱佛脚


平时没有什么准备,临时慌忙想法应付,这种情况便叫做 “抱佛脚”。“抱佛脚”实际是个借词、外来语。

为什么要 “抱佛脚”呢? 那自然是祈求菩萨保佑了。

《通俗编·释道》引张世南 《游宦纪闻》记有这样一件事: 在云南南边一个番国里,非常崇尚佛教,那里有个死刑犯逃脱了,官府追捕甚紧。罪犯逃到了一座庙里,知道再也无路可逃了,便抱住一尊大佛的脚痛哭起来,表示诚心悔过。官府的人一见此情,认为罪犯真心向佛,有悔改之意,便未捉拿归案,而且放他走了。

后世 “抱佛脚”之说便流传开来,表示无准备而急忙应付之意,犹言 “临渴凿井”、“临阵磨枪”。

抱佛脚”一语传至我国后,逐渐演变成 “平时不烧香,急时抱6佛脚”这一谚语了。


【词语抱佛脚】  成语:抱佛脚汉语词典:抱佛脚

猜你喜欢

  • 东堂梦

    源见“郤诜丹桂”。谓考试及第的梦想。唐孙定《下第醉中寄储》诗:“一枝犹挂东堂梦,千里空驰北巷心。”【词语东堂梦】   汉语大词典:东堂梦

  • 臧谷亡羊

    《庄子.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博塞,是古代六博和格五的棋类游戏)。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原意是说做事情原因

  • 蔽芾

    源见“召公棠”。《甘棠》诗三章,首句皆为“蔽芾甘棠”。后因以“蔽芾”颂扬官吏政绩卓著。唐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词语蔽芾】   汉语大词典:蔽芾

  • 王凫

    源见“王乔凫舄”。谓出任县令。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王凫聊暂出,萧雉只相驯。”清查慎行《送同年宫书升赴任临汾》诗:“矫首共看汾水上,一双飞舄是王凫。”【词语王凫】   汉语大词典:王凫

  • 剑挂

    源见“季札挂剑”。谓守诺重信。清王夫之《哀管生永叙》诗:“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 朋锡

    《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郑笺:“古者货贝五员为朋。锡我百朋,得禄多,言得意也。”后因以“朋锡”指赏赐重厚。宋沈括《谢加恩表》:“窃以诞扬孚号,一新法度之原;朋锡丕厘,下及锁凉之

  • 殚精竭思

    殚:竭尽。思:心思。竭尽心力思考谋划。形容用尽了精力。清.刘开《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有志于文章者,将殚精竭思于此乎?”章炳麟《弭兵难》:“人人殚精竭思而无所进。”也作 ① 【殚精竭虑】。梁启超《新

  • 秦痔

    源见“吮痈舐痔”。指痔疮,痔漏病。宋杨亿《受韶修书述怀感情三十韵》:“秦痔疏杯酒,颜瓢赖半储。”【词语秦痔】   汉语大词典:秦痔

  • 商人露宿

    《后汉书.王涣传》:“王涣字稚子,广汉都人也。父顺,安定太守。……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於道。……”王涣担任温县县令时,对于县内一切不法之民,依

  • 拜将台

    源见“韩信登坛”。指举行拜授大将礼仪的高台。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末]从来名士夸江左。[生]挥麈今登拜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