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披裘负薪

披裘负薪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吴延陵季子(即吴公子季札)游于齐,见遗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子居之高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君,有友不友,当暑衣裘君岂取金者乎?’延陵季子知其为贤者,请问姓字。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只从表面看人的人)也,何况语姓字哉!’遂去。延陵季子立而望之,不见,乃止。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此事又见汉.王充《论衡.书虚篇》、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披裘公”、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披裘公”。

吴公子季札到齐国去游历,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块遗金,于是就呼唤旁边一位牧羊人去取。牧羊人不但不取金,反而认为延陵季子是侮辱了他的人格。他很气愤地说:你真是瞧不起人啊!难道你看到这大热天还穿着皮袄的人,就一定是爱财取金的人吗?后因以“披裘负薪”或“五月披裘”用为清廉孤高,超然隐逸的典故。唐.王绩《东皋子集.游北山赋》:“勿据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负薪。”


并列 裘,皮衣。薪,柴禾。身穿皮衣背负柴禾的人。指孤高清廉的隐逸贫居者。语本汉·王充《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唐·王绩《游北山赋》:“勿据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负薪。”[例]古代~者往往是品德高尚的人。△褒义。多用于表现孤高贫居的人。 →孤高清廉 ↔皮相之士


【词语披裘负薪】  成语:披裘负薪汉语词典:披裘负薪

猜你喜欢

  • 堕入五里雾

    源见“五里雾”。谓对事物见不真切,模模糊糊。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解释》:“现在许多人讲民生主义,都是离题太远,堕入五里雾中。”

  • 眼中疔

    同“眼中钉”。元无名氏《杀狗劝夫》三折:“你所事无成,见兄弟心头刺、眼中疔。”【词语眼中疔】   汉语大词典:眼中疔

  • 悬风槌

    《南史.到彦之传》附《到溉传》:“溉特被武帝(梁武帝萧衍)赏接,每与对棋,从夕达旦。或复失寝,加以低睡。帝诗嘲之曰:‘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悬风槌,是嘲笑人坐而欲睡,东倒西歪的样子,恰如槌悬风中

  • 控弦贯石

    源见“射石饮羽”。形容武艺高强,大力善射。唐李德裕《与纥扢斯可汗书》:“汉 北平太守,材气天下无双,结发事边,控弦贯石,自后子孙多习武略,代为将门。”

  • 雕虫末伎

    同“雕虫小技”。明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雕虫末伎,作为铙歌鼓吹曲,以继《采芑》《江汉》之馀响。”见“雕虫小技”。【词语雕虫末伎】  成语:雕虫末伎汉语大词典:雕虫末伎

  • 青钱中选

    同“青钱入选”。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神龙出潜,际风云飞腾广渊;青钱中选,泥金信乡闾喜谈。”

  • 次公筵

    源见“次公狂”。指嗜酒者的筵席。宋史达祖《西江月.舟中赵子埜有词见调即意和之》词:“次公筵上见山公,红绶欲衔双凤。”

  • 波诡云谲

    亦作“云谲波诡”。云气水波相互变化。以后转为文章起伏变化,巧妙无极的意思。汉代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挢首以高视兮,目冥洵而亡见。”摧嗺:叹词,嗟也。摧,通“嗤”。挢首:举起

  • 陶令

    源见“陶令归去来”。本指陶潜。亦以美称地方官或喻指高士隐者。唐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诗:“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词语陶令】   汉语大词典

  • 放诸四海而准

    见“放之四海而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