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九:“有一羌人,姓姚名馥,字世芬,充厩养马……馥好读书,嗜酒,每醉时好言帝王兴亡之事。善戏笑,滑稽无穷……”晋代有羌人姚馥为马夫,嗜酒而常醉,并喜欢评论兴亡成败之事。后遂用为咏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耿氏自中兴已后迄建安之末,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遂与汉兴衰云。”汉室中兴时,耿(况)家出大将军二
源见“五鹿角折”。形容人多才雄辩,所向无敌。清 黄师琼《题谢侍御军中学易图》诗:“折五鹿角敢言事,龙荒漠漠来从戎。”【典源】《汉书·朱云传》:“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
《左传.隐公三年》:“蘋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后因以“蘋蘩”泛指祭品。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诗之二:“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蘋蘩。”《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
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老莱子者,楚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饮水食菽,垦山播种。”后因以“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唐高適《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诗:“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云
同“歌五袴”。宋无名氏《瑞鹤仙.寿提举》词:“妙龄英发,腾实蜚声,早班郎署。歌喧五袴,更万里,期轩翥。”
源见“鹪巢蚊睫”。指极细小的事物。宋梅尧臣《次韵笑黄介夫》:“三军用貔虎,不较蚊睫螟。”
同“袁丝日饮”。宋陈师道《次韵晁无咎除日述怀》:“袁酒无何饮,陶琴不具弦。”
面从:当面听从。后言:背后议论。 你不要当面服从,而在背后议论。语出《书.益稷》:“帝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汉书.成帝纪》:“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同“燕处危巢”。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濒于危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主谓 燕子处在燃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