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扬扬自得

扬扬自得

形容得意扬扬的样子。晏子作齐国的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为晏子赶车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向外偷看。只见她的丈夫坐在支撑着大伞的车子上,扬鞭赶着四匹骏马,满脸傲慢得意之色。丈夫回家后,她即提出要同他离婚。她丈夫问为什么,她说,晏子身长不到六尺,而却为齐国的相,闻名诸侯。我看他坐车的神态,考虑深远,态度却谦和。而你,身长八尺,不过是个为人赶车的马车夫。看你赶车的那付样子,洋洋得意,好象自己十分了不起,因此我才要离开你。从此,他的丈夫一改以前目空一切的老毛病,变得谦逊、谨慎起来。晏子发觉后,问他原因,马夫也如实相告。晏子便推荐他作了齐国的大夫。

【出典】: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宋·王楙《野客丛书·周处暖昧召祸》:“夫救人而不使人知,盖示以公道,志非不佳;然密为申救,不示私恩,足矣。何至告之而不应,出入殿门,有扬扬自得之色。”


偏正 得,得意。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晏子春秋· 内篇杂上》:“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元年》:“反使我辈鞭胸杖背,出财为赏,汝曹犹~,独不愧天地乎!”△稍含贬义。 多指人忘乎所以。 →得意忘形 ↔垂头丧气。也作“扬扬得意”、“洋洋自得”。


解释扬扬:得意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他在担任齐国宰相时,有一次乘车外出,为他驾车的车夫头上撑着巨大的伞盖,赶着四匹马,洋洋得意。车夫的这种样子被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看得一清二楚。过了一会儿,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就请求车夫同意自己辞别离开。车夫非常奇怪,问她原因,她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扬名于诸侯。今天我看到他出门时的情景,一副志向深远,谦恭和顺的样子。您身高八尺,却给人做仆人、当车夫,而且还显得非常自得和满足,我因此希望离开。”

车夫觉得妻子批评得很对,从此以后改变了自己仗势自傲、扬扬自得的态度,变得非常谦虚。晏子看到他的变化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车夫据实回答,说明了情况。晏子非常欣赏车夫这种从善如流的品质,就推荐他做了齐国的大夫。

近义洋洋得意

反义唉声叹气

例句

郭标吹着口哨,扬扬自得地从他们面前走过。


【词语扬扬自得】  成语:扬扬自得汉语词典:扬扬自得

猜你喜欢

  • 汉使节空

    源见“苏武节”。比喻老臣久谪边地。宋苏轼《次韵王郁林》:“晚途流落不堪言,海上春泥手自翻。汉使节空馀皓首,故侯瓜在有颓垣。”

  • 疏傅

    源见“二疏还乡”。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分别为宣帝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唐白居易《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词语疏傅】 

  • 勾践栖山中

    《史记.吴太伯世家》:“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越王勾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於会稽(贾逵曰:会稽,山名)……”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栖于会稽山中。后终灭吴。后用咏屈从暂栖,以图再

  • 一团和气

    指对人态度和蔼。宋代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元佚名《南牢记》第二折:“你是个不诚实材料,悔从前将你托,一团和气尽虚嚣,满面春风笑里刀,不顾朋

  • 苦口恶石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逆于耳,而

  • 百尺无枝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后因以“百尺无枝”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梁书.王规传》:“其风韵遒正,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主谓 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语本汉·枚乘《七发》

  • 黄莺别主

    唐 孟启《本事诗.情感》载:唐诗人戎昱,与一官妓情属甚厚。时韩滉欲召妓置籍中,昱不敢留,作歌词赠之,使妓在筵席上歌之。其词曰:“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滉听后

  • 木奴

    源见“千头木奴”。指柑橘树。宋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洞庭千木奴,寸丝不挂手。”亦指柑橘的果实。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柑桔树在古代称为 “木奴”。为什么有此叫法呢?

  • 雁素鱼笺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指书信。明 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并列 素、笺,用绢帛纸张写的书信。相传鱼、雁能传递书信。泛指书信。明·邵璨《香囊记·途叙》:“~,离愁满怀

  • 覆蕉得鹿

    源见“蕉鹿梦”。指人间的得失荣辱无常。元袁桷《次韵师孟西曹即事兼简子贞仪曹》之二:“覆蕉得鹿非真梦,点笔成蝇岂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