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扪虱而谈

扪虱而谈

扪:按、摸。一边从身上捉虱子,一边与人交谈。形容放达任性,毫无拘束。王猛(事迹见前“悠然自得”条)年轻时隐居山中,留心世事,希望得遇明主,施展抱负。东晋大将桓温北伐时,兵入函谷关,王猛觉得时机已到,便披着麻布粗衣去见桓温。交谈中,他一面和桓温分析当时的形势,一面用手捉身上的虱子,就象身边没有别人一样。桓温对他十分敬重,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但因王猛的师父反对而未能成行。

【出典】:

晋书》卷114《王猛传》2930页:“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例句】:

宋·陆游《舒悲》:“管葛逝已久,千古困俗学。扪虱论大计,使我思景略。” 清·敦诚《寄怀曹雪芹》:“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 周恩来《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扪虱倾谈惊四座,持鳌下酒话当年。”


述补 扪,摸,捉。一边捉虱子,一边谈话。形容谈吐从容,不拘小节。语本《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2讲:“适于穿旧衣——因新衣容易擦坏皮肤——又常不洗,虱子生得极多,所以说‘~’。”△用于言谈举止方面。→不拘小节。也作“扪虱而言”。


【词语扪虱而谈】  成语:扪虱而谈汉语词典:扪虱而谈

猜你喜欢

  • 斗方名士

    《礼记.月令》:“聘名士。”孔颖达疏:“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绝,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斗方指字画用的一、二尺见方的单幅笺,此指小幅的诗文或画页。斗方名士,旧指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的小

  • 衡石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始皇),上至以衡石(我国古代以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衡石指以石来计算数量)量书,日夜有呈(同程,一定数量的砝码),不中呈,不得休息。”秦始皇当政,统权在

  • 勇者不必有仁

    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语出《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周书.梁御等传.论》:“(若干)惠、(王)德本以果毅知名,而能率由孝道,难矣。图史所叹,何以加焉!勇者不必有仁,斯不然矣。”

  • 肃成

    《三国志.魏文帝纪》“又使诸儒撰集经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王沈《魏书》:“帝初在东宫……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议论大义,侃侃无倦。”肃城,后亦作“肃成”。后因以“肃成”为太子讲学处之典。南朝 梁萧统《僧正

  • 竹叶羊车

    《晋书.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附《胡贵嫔传》:“时帝(晋武帝司马炎)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干,自此掖庭(古代皇宫中的旁舍,为宫嫔居住的地方)殆(大概,此约略之义)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

  • 牵牛罚

    源见“蹊田夺牛”。指罚罪过当。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牵牛罚太重,亡羊补恐迟。”【词语牵牛罚】   汉语大词典:牵牛罚

  • 羲阳

    同“羲和”。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二一:“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晋陆云《答兄平原诗》:“羲阳趣驾,炎华电征。”【词语羲阳】   汉语大词典:羲阳

  • 笔参造化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颂扬韩荆州“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极言其思想深刻而文笔精妙。君侯:韩朝宗,任荆州刺史。侔(音móu):相等。究:深入探索。天人:指自然与社会的精微。

  • 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翠凤:一种珍奇的鸟。灵鼍( ㄊㄨㄛˊ tuó ):鳄鱼类,俗名“猪龙婆”,皮可蒙鼓。 立起翠凤羽毛装饰的锦旗,树起灵鼍皮制的大鼓。 形容仪仗之盛。语出秦.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

  • 伎养

    参见:技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