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停止后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言谈话语或文章中本义以外所隐含的引申义。范晔(398-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元嘉初年,为宣城太守,后累官至左卫将
同“恨相知晚”。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书》:“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见“恨相知晚”。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
因惊恐而面色苍白地互相看着。出自五代人段希尧的事迹。段希尧(878-956年),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后唐天成年间(926-930年)为卫州录事参军,后改任洺州纠曹。石敬瑭镇太原,又被辟为从事。后石敬
《雒书灵准听》:“有人方面,日衡重华,握石推,怀神珠,舜受终,凤皇仪,黄龙感,朱草生,蓂荚孳,西王母授益地图。”《注》:“西王母得益地之图来献。”(引自《艺文类聚》卷十一《帝舜有虞氏》)据传说,帝舜时
旧时劝善惩恶之辞。意谓行善则得福,为恶则得祸。《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淫:过分、恣纵,引申为恶行。并列 淫,作恶。行善得福,作恶得祸。《尚书·汤诰》:“天道~。”章炳麟《儒术真论》:“因上帝
同“计然之策”。陈三立《哭梁璧元》诗:“君擅计然术,夙预富国谋。”【词语计然术】 汉语大词典:计然术
源见“桃花源”。特指晋 陶渊明所描写的理想境地桃花源。唐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亦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明顾大典《青衫记.郊游访兴》:“花光艳,草色新,且停骖向仙源问津
鸡林,即古新罗,今朝鲜。诗句传入鸡林国。后以此典比喻诗文享誉遐迩,流传广远。亦称“鸡林诗句”。见唐白居易之事迹。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后祖上迁居下邽(guī归)(今陕
源见“揽辔澄清”。指定国安邦之才。明李梦阳《酬聂监察淮上见寄》诗:“夷门合是投簪地,淮海须凭揽辔才。”【词语揽辔才】 汉语大词典:揽辔才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后以“韩信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