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仪舌在

张仪舌在

同“张仪舌”。清汪懋麟《沁园春.赠次功》词:“问张仪舌在,何难定霸;班生笔好,有日封侯。”


【典源】《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 (释) 之。 其妻曰:‘嘻!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今译】 战国时张仪师事鬼谷先生,学纵横术,学成游说诸侯。曾在楚国与楚相饮酒,不久楚相丢失玉璧,门下人怀疑张仪,认为他人穷,肯定是他偷的。于是对张仪进行拷打,张仪不服,楚相无法,释放了他。张妻说:“唉! 你如果不读书游说,怎会有此耻辱呢?”张仪对她说:“看看我舌头还有吗?”其妻说有。张仪说:“有舌头在就行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游说干谒帝王; 或形容博取功名的资本。

【典形】 存舌、留舌、三寸犹在、舌存、舌在、我舌问妻孥、吾舌在、仪舌、疑璧、张仪舌、张仪舌在、纵横舌、舌犹存、舌尚存、吾舌犹存、璧非真盗、诬张仪、恒视舌。

【示例】

〔存舌〕 明·唐寅《漫兴》之七:“苏秦扪颊犹存舌,赵壹探囊已没钱。”

〔留舌〕 唐·李白 《赠范金乡》之一:“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三寸犹在〕 唐·王维《关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 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

〔舌存〕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齿落本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舌在〕 明·袁宏道《别黄道元信笔题扇上》:“舌在即王侯,文成足歌咏。”

〔我舌问妻孥〕 清·计东《任丘道中回望西山有感》:“内廷传甲第,我舌问妻孥。”

〔吾舌在〕 唐·张祜《贫居遣怀》:“但令吾舌在,何畏不封侯。”

〔仪舌〕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疑璧〕 唐·骆宾王《狱中书情通简知己》:“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张仪舌〕 唐·李白 《赠崔侍御》:“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张仪舌在〕 清·刘献廷《幽居》之七:“学易忘年老此生,张仪舌在悔纵横。”

〔纵横舌〕 宋·苏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幸有纵横舌,说剑起慵懦。”


猜你喜欢

  • 兄弟怡怡

    怡怡:和顺的样子。 形容兄弟和睦相处。语出《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五代.南唐.阙名《对背侍从征判》:“顺弟南风吹棘,兄弟怡怡。”鲁迅《彷徨.弟兄》:“你昨天竟急得那么样,叫旁人看

  • 续狗尾

    源见“狗尾续貂”。喻续写的不如原有的好。宋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之三:“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 倚门倚闾

    《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战国时齐国的大夫)年十五,事闵王(多写为齐湣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

  • 护碧纱

    源见“碧纱笼”。指对题诗的赏识和珍爱。宋孙觌《再至》诗:“悬知不是唐王播,惭愧高僧护碧纱。”

  • 季子貂敝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字季子〕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归色

  • 津头娟女

    同“赵津女”。清 沈自晋《金络索.偶阅正吴篇嘲客有误书河字者》曲:“那边是津头娟女歌拨棹,这里是一叶西施远泛宅。”【词语津头娟女】   汉语大词典:津头娟女

  • 就熟驾轻

    同“驾轻就熟”。清刘坤一《复李筱泉制军书》:“当此遗艰投大之时,难收就熟驾轻之效。”【词语就熟驾轻】  成语:就熟驾轻

  • 巨子

    也作“钜子”,战国时墨家学派称他们中成道的重要人物。《庄子.天下》:“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尸:主。冀:希望。禽滑釐:墨翟的学生。后世又

  • 侧生

    晋左思《蜀都赋》:“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唐张九龄《荔枝赋》:“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皆谓荔枝生于旁枝,后因以“侧生”为荔枝的代称。明陈继儒《枕谭.侧生》:“杜子美绝句云:‘侧生野岸及红蒲,不

  • 山巾垫角

    同“角巾折”。元张雨《和马伯庸御史春游》:“山巾垫角雨仍斜,岁岁春风换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