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弄玉吹箫

弄玉吹箫

同“弄玉乘鸾”。宋吴泳《清平乐.寿吴毅夫》词:“峨冠蝉尾翛翛,整衣鹤骨彯彯。闻道彩云深处,新添弄玉吹箫。”此借指吴毅夫的新宠。


【典源】 汉·刘向 《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杜光庭 《仙传拾遗》:“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萧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玮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

【今译】 萧史为秦穆公时人,已修成道术,状貌如二十多岁的人。他擅长吹箫,能引来孔雀、白鹤,吹奏出鸾凤的鸣声。秦穆公有女儿名弄玉,也喜爱吹箫,于是穆公将弄玉嫁给萧史,萧史每天教给弄玉吹奏鸾凤之音。过了些年,弄玉已经能吹出凤声,凤凰飞来落在他们的屋上。穆公为他们造了凤台,夫妇住在上面,不饮不食,几年不下台。有一天,弄玉乘凤,萧史骑龙,夫妇升天而去。

【释义】 后以“弄玉”等指仙子、公主、美女; 以“萧史”等指情郎、佳婿;以“凤箫”等形容箫或吹箫; 以“凤台、凤楼”等指仙子或女子居住的楼阁。

【典形】 骖鸾、乘凤仙人、乘龙骑凤、乘鸾、吹箫弄玉、帝子乘鸾、凤吹、凤管、凤凰台、凤楼、凤侣、凤女、凤曲、凤去台空、凤笙、凤史、凤台、凤箫、凤婿、跨凤吹箫、鸣凤侣、弄玉、弄玉吹箫、秦娥、秦凤、秦姬、秦楼、秦楼凤、秦鸾、秦女鸾、秦台、秦台娇客、秦箫、秦箫下凤、仙凤、仙史、萧史、萧史凤、箫奏秦台、学凤鸣、嬴女、嬴女吹箫、嬴台女、秦楼萧史、台空凤不来、嬴女乘鸾、楼中威凤、萧郎赤凤、乘鸾秦女、秦楼夜约、秦台凤去、肠断秦台、吹箫仙子、台上吹箫、仙鸾彩凤、控双鸾、乘鸾姿、逐凤凰、秦楼客、秦家楼、秦弄玉、秦台箫、秦王女、秦女箫、吹箫侣、吹箫女、吹凤箫、秦娥弄碧箫、弄玉箫、凤凰箫、骑鸾女、骑丹凤、乘鸾女。

【示例】

〔骖鸾〕 宋·范成大《卜算子》:“不惜骖鸾弄玉箫,露湿衣裳冷。”

〔乘凤仙人〕 唐·罗隐《升平公主旧第》:“乘凤仙人降此时,玉篇才罢到文词。”

〔乘龙骑凤〕 清·钱谦益《绛云楼上梁》之四:“见说秦楼夫妇好,乘龙骑凤也参差。”

〔乘鸾〕 唐:李群玉《玉真观》:“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

〔吹箫弄玉〕 明·杨慎《八声甘州》:“吹箫弄玉翩翩下,解佩飞琼袅袅迎。”

〔帝子乘鸾〕元·黄溍《开元宫》:“曾闻帝子乘鸾去,疑有仙人化鹤归。”

〔凤吹〕 宋·柳永《西平乐》:“秦楼凤吹,楚台云约,空怅望在何处?”

〔凤管〕 唐·李峤《神龙历序》:“箫吹凤管,朝升乌鹊之楼; 渐阅龙章,暮下麒麟之阁。”

〔凤楼〕 南朝陈·江总《萧史曲》:“来时兔月照,去后凤楼空。”

〔凤侣〕 明·汤显祖《紫箫记》:“若提起洞箫也,凤侣曾经素手招。”

〔凤女〕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夕宿鸡神之野,朝登凤女之台。”

〔凤曲〕 北周·庾信《玉帐山铭》:“桑田屡变,海水频盈。长闻凤曲,永听箫声。”

〔凤去台空〕 宋·王弈《酹江月·和辛稼轩》:“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斜阳木!”

〔凤笙〕 唐·韩愈《谁氏子》:“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凤史〕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凤台〕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之四:“凤台迎弄玉,河阳送婕妤。”

〔凤箫〕 宋·张元干《瑞鹤仙·寿》:“长生大药,彩鸾韵,凤箫鹤。”

〔凤婿〕 明·汤显祖《牡丹亭》:“平白地凤婿过门,好似半青天鹊影成桥。”

〔跨凤吹箫〕 元·石子章 《八声甘州》:“跨凤吹箫三岛客,抱琴携剑五陵游。”

〔鸣凤侣〕 宋·朱淑真《次韵见赠呈简吴夫人》:“和管幸听鸣凤侣,滥竽还愧赏音人。”

〔弄玉吹箫〕 唐·顾况《义川公主挽词》:“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

〔秦娥〕 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凤〕 宋·杨亿《无题》之一:“湘兰自古传幽怨,秦凤何年入杳冥。”

〔秦姬〕 明·唐寅《观鳌山》:“顾身已自登缑岭,何必秦姬奏洞箫?”

〔秦楼〕 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秦楼凤〕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秦鸾〕 宋·陈允平《恋绣衾》:“秦鸾旧曲无心理,忆年时相傍采桑。”

〔秦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鹤辞吴市,凤去秦台,神光离合,灯影徘徊。”

〔秦台娇客〕 清·杨潮观《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秦台娇客,乘凤吹箫。”

〔秦箫〕 唐·李商隐《银河吹笙》:“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秦箫下凤〕 北周·庾信《吹台山铭》:“江宁吹岭,虽山出筠。秦箫下凤,此岫为真。”

〔仙凤〕 唐·张鷟《公主出降礼钱判》:“仙凤楼台,映浮云而写盖。”

〔仙史〕 宋·刘筠《夜宴》:“彩凤随仙史,斑骓待陆郎。”

〔萧史〕 南朝陈·江总《新宠美人》之二:“来时向月别嫦娥,别时清吹悲萧史。”

〔萧史凤〕 南朝陈· 张正见 《怨诗》:“还疑萧史凤,不及季伦家。”

〔箫奏秦台〕 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学凤鸣〕 元·李孝光《八月十六日送张仲举》:“谪仙被酒骑鲸去,游女吹箫学凤鸣。”

〔赢女吹箫〕 清·程先贞 《纪梦》:“赢女吹箫双阙回,湘灵鼓瑟数峰寒。”

〔嬴台女〕 唐·陈子昂《修竹篇》:“结交赢台女,吟弄升天行。”


【词语弄玉吹箫】  成语:弄玉吹箫汉语词典:弄玉吹箫

猜你喜欢

  • 纨袴

    代称贵族子弟。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汉书·叙传》: “[班伯] 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 绮: 细绫。纨: 白绢。纨绔: 亦作“

  • 朝会

    诸侯朝见天子,三年一朝,六年一会。《左传.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诸侯岁骋以志业,间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明,志业于好,讲礼于等,示威于众,昭明于神,自古以来,未之或失也。”

  • 元规污

    同“元规尘”。清 曾习经《上巳同人集天宁寺饮石遗寓斋》诗:“庶屏元规污,来歌沧浪水。”

  • 列土分茅

    同“分茅列土”。元郑光祖《三战吕布》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见“分茅裂土”。元·郑光祖《三战吕布》1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受大封。”【词语列土分茅】  成语:列土分茅汉语大词典:列

  • 月殿游

    参见:月桂

  • 獬豸冠

    《淮南子.主术训》:“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高诱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汉蔡邕《独断》:“法冠,楚冠也……秦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

  • 权移马鹿

    源见“指鹿为马”。谓依仗权势,任意混淆是非。明冯梦龙《智囊补.察智》:“口变淄素,权移马鹿……如得其情,片言折狱。”【词语权移马鹿】  成语:权移马鹿汉语大词典:权移马鹿

  • 一夔之辩

    源见“夔一足”。本指“夔一足”之争,泛指有关古书中问题的争辩。《梁书.裴子野传》:“〔子野〕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置之胶庠,以弘奖后世,庶一夔之辩可寻,三豕之疑无谬矣。”

  • 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豫且( ㄐㄩ jū ):传说中的古代渔人名。 白龙装扮成鱼的样子,结果为渔人豫且所困。故事见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后因用以比喻贵人微服出行而遇险

  • 蹄间三寻

    形容马的腾跃迅跑。《史记.张仪列传》:“(张仪曰):‘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司马贞《索隐》:“七尺曰寻。言马走之疾,前后蹄间,一掷而过三寻也。”述补 马奔走时前后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