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范畴,即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能强加于他人。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啊!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于他人。

【出典】: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例句】:

元·杨梓《豫让吞炭》一折:“待驱兵领将,积草屯粮,平白地要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谓 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做。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元·杨梓《豫让吞炭》1折:“待驱兵领将,积草屯粮,平白地要把邻邦困,可不道‘~’。”△用于写人的为人处事。→推己及人 以意逆心 恕己及人 ↔强人所难 强按牛头 逼公鸡下蛋。也作“己所不安,勿施于人”、“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词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汉语词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猜你喜欢

  • 亡羊多端

    同“亡羊歧路”。宋黄庭坚《平阳阴张澄居士隐处》诗之一:“牧羊有坦途,亡羊自多端。”

  • 胆小如鼷

    见“胆小如鼠”。【词语胆小如鼷】  成语:胆小如鼷汉语大词典:胆小如鼷

  • 息躬历诋

    《汉书.息夫躬传》载:汉哀帝朝,息夫躬以告密获宠。任左曹光禄大夫后,借近帝之机,更加屡进谗言,逐一诋毁朝中大臣。“众畏其口,见之仄目”。后因以“息躬历诋”为奸佞毁谤大臣的典故。唐李瀚《蒙求》:“葛本刺

  • 他人鼾吾侧

    源见“卧榻之侧,岂容鼾睡”。喻别人侵占自己的势力范围。清 丘逢甲《海军衙门歌》:“风云黯淡海无色,大有他人鼾吾侧。”

  • 挟震主之威

    挟:握有,操持。震主:旧指臣僚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骇而心怀疑虑。 拥有使君主震骇的无尚权威。 意谓大臣功高震主。语出《汉书.蒯通传》:“今足下挟不赏之功,戴震主之威,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

  • 盖棺事方定

    《晋书.刘毅传》:“丈夫盖棺事方定。”“盖棺事方定”,是说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只有到生命终了时,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结论。后用为最后做出结论的语典,又凝缩为“盖棺论定”的成语形式。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

  • 潘生拙

    《文选》卷十六晋.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因谓拙于用多。称多则吾岂敢,言拙信而

  • 揭竿四起

    连动 四面八方的农民高举起旗帜,武装起义。李大钊《国情》:“然历代君人者,必以省刑罚、薄税敛为戒,其民始相安于无事,否则~矣。”△褒义。多用于写对统治者的反抗斗争。→逼上梁山 铤而走险犯上作乱 官逼民

  • 颖露囊中

    源见“毛遂自荐”。比喻才华掩饰不住地显现出来。明张时彻《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西蜀赵天泽亦以为诸葛孔明之俦,盖虽未试于用,亦已颖露囊中矣。”

  • 范蠡载西施

    源见“范蠡扁舟”。又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后代据此传说范蠡助勾践灭吴后,偕西施泛五湖避祸远隐。明汤显祖《牡丹亭》四七出:“〔丑〕范蠡载西施。〔净〕五湖在那里?”清王昙《留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