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尺布斗粟

尺布斗粟

粟(sù速):谷子。此典本指少量布和谷子。比喻汉文帝刘恒和弟弟刘长间利害冲突不能相容。后以此典形容兄弟间有利害冲突而不能忍让。刘长(前198年——前174年),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封刘长为淮南王(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两省淮河以南及湖北省东部),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汉文帝前六年(前174年),刘长阴谋叛乱,事发被拘,在流放途中,刘长不食而死。民间有人编一首歌词,唱淮南王道:“一尺麻布,可以缝衣;一斗谷子,还能捣米。兄弟两人,不能相容。”

【出典】:

史记》卷118《淮南衡山列传》3080页:“民有作歌(指能唱之词,“歌”为名词)歌(唱,“歌”为动词)淮南王厉(《谥法》:“暴慢无亲日厉。”此为刘长死后追称“厉”,含贬意)王曰:‘一尺布(麻布),尚(还)可缝;一斗粟(去皮小米),尚可舂(chōng冲,把谷类外壳捣掉)。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例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以此愧陛下。” 唐·魏徵等撰《隋书·文四子传·论》;“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 宋·王属称《济州龙泉寺修三门记》:“吾粗衣粝食,往来竹山上庸间,得尺布斗粟负荷而归,积毫累铢以至百万。” 宋·辛弃疾《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君听取,尺布尚堪缝,米粟也堪舂,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明·赵弼《酆都报应录》:“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尺布斗粟之谣,辄食甚哀。”


并列 ①一尺布可以缝一件用物,一斗粟也可以舂成米,但兄弟两人却不能和合。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明·赵弼《丰都报应录》:“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之谣,辍食甚哀。”△描写兄弟不和。↔手足之情 鹡鸰在原。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东西数量极少。宋·王禹偁《济州龙泉寺修三门记》:“吾粗衣粝食,往来竹山上庸间,得~负荷而归,积毫累铢以至百万。”△形容数量少。也作“斗粟尺布”。


【词语尺布斗粟】  成语:尺布斗粟汉语词典:尺布斗粟

猜你喜欢

  • 怀刺示孔融

    参见:大儿轻孔融

  • 齐烟

    源见“齐烟九点”。借指中国。清 丘逢甲《题兰史独立图》诗:“胸有千秋哀古月,眼穷九点哭齐烟。”

  • 殷师牛斗

    同“殷牛在耳”。唐李瀚《蒙求》:“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 瓮牖绳枢

    汉.贾谊《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牖(yǒu):窗子;枢(shū):门的转轴。意谓用破瓮口作窗子,用绳子作门的转轴。形容居室简陋残破,家境贫

  • 东山趣

    《世说新语.赏誉》:“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南朝.梁.刘孝标注:“《续晋阳秋》曰:‘初,安家于会稽上虞县,优游山林,六七年间,征召不至’”。《晋

  • 乞郑玄

    《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后汉郑玄字康成,博学多才,为经学

  • 舌在口

    同“舌存”。宋张九成《和施彦执怀姚进道叶先觉韵》:“区区竟何在,尚夸舌在口。”

  • 酒漉纱巾

    南朝 梁萧统《陶渊明传》载:陶渊明嗜酒,“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后因用“酒漉纱巾”形容率真而洒脱的嗜酒生活。清金农《碧澜堂寄王豫》诗:“酒漉纱巾春瓮开,碧澜堂外望潆洄

  • 驭鹤

    源见“王乔控鹤”。喻得道成仙。清周亮工《来日大难》诗:“愿见神仙,乞药一丸;如王子乔,驭鹤骖鸾。”

  • 案举相当

    源见“举案齐眉”。谓夫妻相敬相爱。明阮大铖《燕子笺.授画》:“朝回案举相当,休因庭桂动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