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尚书履声

尚书履声

履声:走路的声音。郑崇字子游,年轻时为郡文学史,后由大司马傅喜推荐,汉哀帝提拔郑崇任尚书仆射。郑崇屡次求见哀帝谏争政事,哀帝常听从采纳。郑崇每次上殿朝见时,都拖着皮靴子。哀帝一听到远处的走路声,就笑着说:“我一听,就能识别出这是郑尚书的脚步声。”后以此典形容直臣上朝向君王进谏,或咏受到皇帝信任的朝臣。

【出典】:

汉书》卷77《郑崇传》3254、3255页“郑崇字子游,……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后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唐·苏颋《夜发三泉即事》:“忝曳尚书履,叨兼使节臣。” 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 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 宋·徐铉《送礼部潘尚书致仕还建安》:“履声初下金华省,帆影看离石首城。” 宋·苏轼《次韵朱广庭初夏》:“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 宋·黄庭坚《子瞻去岁春侍立》:“殿上给扶鸣汉履,螭头簪笔见秦冠。” 宋·范成大《郑少融尚书初除端殿》:“后日沙堤新宰相,当年革履旧尚书。” 宋·辛弃疾《太常引·寿韩南涧尚书》:“君王着意履声间,便令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 宋·刘过《谒京口张守》:“上方已听尚书履,声在星辰最上头。” 元·白朴《梧桐雨》:“四海承平无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元·赵孟頫《送夹谷公分省陕西》:“暂辍尚书履,荣分陕右弓。” 明·李东阳《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禅祭旅次韵答谢方石赠别》:“郑公听履星俱下,列子乘风气可骑。” 清·钱谦益《赠张坦公》:“中书行省古杭都,曾有尚书曳履无?” 清·袁枚《书制府六十寿诗》:“荒园两曳尚书履,仙草频颁白发亲。” 清·洪亮吉《送杨大梦符至东平书院》:“园林疏疏风屑屑,已觉尚书履声出。”


【词语尚书履声】   汉语词典:尚书履声

猜你喜欢

  • 聚萤凿壁

    源见“囊萤照读”、“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明 柯丹丘《荆钗记.议亲》:“聚萤凿壁真堪敬,他们都显父母,扬名姓。”

  • 乐圣衔杯

    乐圣:嗜酒的意思。古代爱酒的人称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衔杯:即饮酒。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卷三:“李适之在明皇朝为左相,为李林甫所挤去位,作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 归去吟

    参见:赋归去来

  • 常棣之华

    《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全诗八章,是写兄弟友爱的。相传周公悲伤管叔、蔡叔不和,疏远了兄弟之情,召公为此作《常棣》之歌。旧说以为周公宴饮兄弟之歌。常棣又作棠棣,

  • 扫门巷

    源见“相门洒扫”。借指拜谒求见。宋黄庭坚《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诗:“儿时拜公床,眼碧眉紫烟……今来扫门巷,竹间翁蜕蝉。”

  • 肘腋之患

    亦作“肘腋之祸”、“肘腋之忧”。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祸患。亦指产生于身边的祸患。法正(176-220年),字孝直,右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依刘璋,奉命邀刘备入川拒张鲁。趁机献策刘备

  • 求友莺

    源见“求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宋韩淲《醉桃源.昌甫有曲名之濯缨因和》词:“人不见,句还成。又听求友莺。”

  • 鲛人泪

    源见“鲛人泣珠”。指眼泪。清曹溶《念奴娇.将赴云中留别胡彦远兼戏其卖药》词:“我亦北阮穷途,鲛人泪尽,双鬓多添白。”

  • 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既具有天生的才能,一定会派有用场。 形容人们自信能够用世的乐观态度。语出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陈鲁民《我也能演电影》(《中国青年报》1993年1月17日):“‘天

  • 庄生化蝶

    同“庄周梦蝶”。清尤侗《独宿歌》:“庄生化蝶我化蛾,蕉鹿刍狗争幺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