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宣室前席

宣室前席

宣室:未央宫(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长安故城内西南)正室。前席:人在坐席上渐渐前移。此典指汉文帝在未央宫宣室内听贾谊陈述,听得入神,在坐席上渐渐前移靠近。后以此典比喻君王不重视人才;或用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也比喻受君王召见。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八岁时即以文才出名,二十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太中大夫(掌议论,备顾问),因好议论国家大事,被大臣周勃等排挤,贬为长沙王(辖地在今湖南)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一年多以后,贾谊被召回长安(今陕西西安)朝见汉文帝。汉文帝正在虔诚地承受神之降福,坐在未央宫宣室里面接见贾谊。汉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本源。贾谊因而详细说明这里面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听得入神,在坐席上渐渐靠近。接见完以后,汉文帝说:“我许久没有见到贾谊,自以为超过他,现在看起来,还比不上他啊。”此典又作“前席”、“入宣室”、“征贾生”、“宣室召”、“问鬼神”、“宣室鬼神”、“召贾生”、“问苍生”、“贾室前席”。

【出典】:

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2502、2503页:“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xǐ喜,通“禧”,福,祭祀后,虔诚接受神之降福),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例句】:

唐·王维《故右豹韬卫长史任君神道碑》:“一见天子,必为之前席;三说大臣,必之解印。” 唐·李白《放后遇恩不沾》:“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李白《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 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宋·顾嗣立《贾傅故宅》:“洪炉久已为铜炭,宣室何劳问鬼神。” 明·杨慎《春兴》:“宣室鬼神思贾谊,中原将帅用廉颇。” 明·陈子龙《送钱大鹤还吴阊》:“五湖纵与家山近,宣室还劳召贾生。” 清·吴伟业《送曹秋岳以少司农任广东》:“此去好看宣室召,汉皇前席问苍生。” 清·符兆纶《满江红·秋感》:“虚说贾生前席召,可怜祖逖先鞭著。”


【典源】 《史记·贾生列传》:“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汉书·贾谊传》亦载。

【今译】 贾谊为汉代有名才子,政治上亦很有抱负,后受权臣排挤,出为长沙王太傅。过一年多,贾生受召见,文帝正坐宣室接受祭肉致福。文帝由此联想到鬼神事,就问贾鬼神的本源。贾为他细谈鬼神的由来变化等,一直谈到半夜,文帝听得入神,不觉将身子靠近贾谊。事后,他说:“我久未见到贾生,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君王不关心政事,不重视人才; 或用以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 亦用于表示受君王召见等。

【典形】 贾生前席、前席、入宣室、问苍生、问鬼神、宣室鬼神、宣室召、召贾生、征贾生、虚前席、前席惊虚辱、记贾生、宣室征还、宣室问、前席夜、宣室对、夜半前席。

【示例】

〔贾生前席〕 清·符兆纶《满江红·秋感》:“虚说贾生前席召,可怜祖逖先鞭著。”

〔前席〕 唐·王维《故右豹韬卫长史任君神道碑》:“一见天子,必为之前席; 三说大臣,必为之解印。”

〔入宣室〕 唐·李白《放后遇恩不沾》:“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问苍生〕 清·吴伟业《送曹秋岳以少司农迁广东》:“此去好看宣室召,汉皇前席问苍生。”

〔问鬼神〕 宋·顾嗣立 《贾傅故宅》:“洪炉久已为铜炭,宣室何劳问鬼神。”

〔宣室鬼神〕 明·杨慎《春兴》:“宣室鬼神思贾谊,中原将帅用廉颇。”

〔宣室召〕 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召贾生〕 明·陈子龙《送钱大鹤还吴阊》:“五湖纵与家山近,宣室还劳召贾生。”

〔征贾生〕 唐·李白《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


猜你喜欢

  • 勒石

    同“勒铭燕然”。唐李峤《送骆奉礼从军》诗:“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词语勒石】   汉语大词典:勒石

  • 大杀风景

    源见“烧琴煮鹤”。原指损坏美好的风光景物。后泛指败人兴致,使人扫兴。鲁迅《书信集.致山本初枝》:“龙华的桃花虽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述宾 大大破坏美好的景致。常指在

  • 一献三售

    同“一献三酬”。售,通“酬”。唐刘禹锡《问大钧赋》:“楚臣《天问》不酬,今臣过幸,一献三售。”见“一献三酬”。唐·刘禹锡《问大钧赋》:“楚臣《天问》不酬,今臣过幸,~。”【词语一献三售】  成语:一献

  • 月影三人

    同“对影三人”。宋 吕渭老《醉落魄》词:“夜来已觉春篘溢。月影三人,一醉旧相识。”

  • 潘兴

    同“潘安秋兴”。唐刘言史《立秋日》诗:“才薄无潘兴,便便昼偃庐。”

  • 东野之言

    同“齐东野语”。《世说新语.言语》“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南朝 梁 刘孝标注:“按寔(陈仲弓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寔……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

  • 甘棠颂

    同“甘棠咏”。唐高適《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诗:“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

  • 风月债

    明.汪錂《春芜记.瞥见》:“不意今曰出来,惹了一场风月债。”恋爱纠葛,情场风波,谓“风月债”。《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词语风月债】   汉语大词典:风月债

  • 青蒲裹画轮

    源见“安车软轮”。谓被朝廷征聘。金元好问《贾漕东城中隐堂》诗:“明年恰入飞熊运,共看青蒲裹画轮。”

  • 伏枥

    枥:马棚。伏枥:马被放进马棚里喂养。李寻字子长,平陵(治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研究《尚书》,喜欢对发生的灾害或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山崩、地震、日月食等)进行评说。由大司马王根推荐,李寻得到汉哀帝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