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安世三箧

安世三箧

安世:指西汉大臣张安世。箧(qiè切):书箧,放置图书典籍的小箱子。张安世(?——前62年),字子孺,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是御史大夫张汤之子。武帝时,任光禄大夫;昭帝时任右将军,封富平侯;宣帝时为大司马。年轻时任郎官,因擅长写作在尚书省供职,忠于职守,休假日也不回家休息。汉武帝在外出巡视河东(在今山西夏县北)地区时,丢失了三箱图书。武帝询问群臣,这三箱图书的具体书名,没有人能回答,只有张安世记得,一一述说清楚。后来悬赏寻求,又找到了原书箱,按张安世所述书名核对,竟无一遗漏。武帝很赏识张安世的才干,提拔他为尚书令,又转升为光禄大夫。后以此典形容人读书广博,记忆力强。

【出典】:

汉书》卷59《张汤传附张安世传》2647页:“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例句】:

唐·张说《洛阳张司马集序》:“鲁宫藏篆,汲冢遗编,无不日览万言,暗识三箧。” 唐·李端《送耿拾遗湋使江南括图书》:“汉使收三箧,用诗采百篇。” 唐·韦应物《送褚校书归旧山歌》:“汉箧亡书已暗传,嵩丘遗简还能识。” 唐·罗隐《投蕲州裴员外启》:“仲舒养勇,何啻三年;安世补亡,宁惟一箧?” 唐·罗隐《投湖南王大夫启》:“三箧亡书,幸无漏略;一枝仙桂,尝欲觊觎。” 唐·李瀚《蒙求》:“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仁诵亡书。” 宋·陆游《鼠败书》:“坐令汉箧亡,不减秦火厄。” 清·王士祯《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南面百城如昨梦,河东三箧忆往年。” 清·唐孙华《伏闻上从学士臣揆叙俯询臣孙华安在何故里居……恭赋四首》之二:“腹空何补亡三箧。头白谁能读五车?” 清·吴雯《哭张三公路之丧而送之》:“亡书三箧君能记,准备河东顾问来。” 清·赵翼《偶有遗忘问之稚存辄录示原委……》:“安世能备三箧亡,张巡遍记一城熟。” 清·张问陶《谢伊墨卿留赠残书一车》:“一鸱今免从人借,三箧还应向我求。”


【词语安世三箧】   汉语词典:安世三箧

猜你喜欢

  • 中冓

    《诗.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毛传:“中冓,内冓也。”郑玄笺:“内冓之言,谓宫中所冓成,顽与夫人淫昏之语。”后以“中冓”指闺门秽乱。宋苏轼《渔樵闲话录》卷下:“夫至隐而密者,莫若中冓之

  • 三仕何曾知愠喜

    源见“三已无愠色”。形容宽宏大量,不计较个人得失。宋苏轼《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忘躯徇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

  • 骑虎之势

    见“骑虎难下”。元·无名氏《连环计》4折:“俺吕布兄弟将董卓打上一拳,已做~,不两立了。”

  • 舞鸣鸡

    同“舞荒鸡”。清唐孙华《夏日杂诗八首》之八:“安眠常彻晓,不复舞鸣鸡。”

  • 漏夺名籍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东汉名士李膺被宦官借党祸之名杀害,牵连门

  • 曹刘敌

    源见“失箸”。称双方匹敌。宋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词:“吴 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 刘敌。”

  • 银钩虿尾

    源见“铁画银钩”。比喻书法遒劲有力,钩、挑等笔画如银钩蝎尾。南朝 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惟礼

  • 食萍

    同“食苹”。《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故知鱼鸟一观,俱在好生。欲使金床之雁,更及衡阳之侣;雪山之鹿,不充食萍之宴。”【词语食萍】   汉语大词典:食萍

  • 青词宰相

    青词:又称“绿章”。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天神的奏章祝文。因用朱笔写于青藤纸上,故名。一般为骈俪体。明代道教盛行,词臣争以青词邀宠。特别是明世宗迷信斋醮,嘉靖中叶后更是专事焚修,词臣相率供奉青词,写得好的

  • 丹桂

    源见“郤诜丹桂”。比喻秀拔的人才。《宋史.窦禹钧传》:“〔窦仪〕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亦指科举功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为第等后久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