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

指韩信向刘邦讲述项羽只能在生活小事上关心人,却不能信任有才能之将领。这就是所谓妇道人家的仁慈心肠。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后,请韩信出谋画策。韩信认为刘邦要领兵东出与项羽争天下,必须先要了解项羽之为人。韩信先分析项羽只有匹夫之勇,接着又说:项羽待人仁慈有礼,言语温和,有人生病,会同情流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吃,等到项羽所任用的人立了功,应当加官封爵时,项羽却把刻好了的印信拿在手里,玩弄得磨了棱角还舍不得给人家,这就是所谓妇道人家的仁慈心肠。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2页:“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xū须须,温和),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有人当封爵者,印刓(wán完)敝(在手里磨损),忍(舍不得)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例句】:

宋·苏轼《汉鼎铭》:“不宝此器而拳拳于一物,孺子之智,妇人之仁,呜呼悲夫!”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80回:“吴王有妇人之仁,而无丈夫之决。” 老舍《四世同堂》50:“我们必须放弃了那小小的人道主义,去消灭敌人,以便争取比妇人之仁更大的人道主义。” 姚雪垠《李自成》卷1:“大帅起义至今,杀人无数,何用在一人身上动妇人之仁。”


偏正 妇人式的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姚雪垠《李自成》1卷17章:“大帅起义至今,杀人无数,何用在一人身上动~。”△多用于情状方面。↔铁石心肠


【词语妇人之仁】  成语:妇人之仁汉语词典:妇人之仁

猜你喜欢

  • 一致百虑

    《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一致而百虑者,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于一致也。”常指虑虽百端,理归于一。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殊涂同归,一致百虑。内外交融

  • 倒冠落佩

    去掉官场正服的打扮。指弃官归隐。唐代杜牧《晚晴赋》:“若予者则为何如?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并列 脱下官帽,摘去佩玉。形容辞官归隐。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但当

  • 囊脱锥颖

    同“囊中脱颖”。清程先贞《和陶饮酒》:“漫看诸少年,囊脱新锥颖。”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他汗青,古时在竹简上写字,先用火烤干竹子中的水分,可免虫蛀,因烤竹出水如汗,谓之汗青。借指史册。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但要留得一片丹心光照史册。表现临死不屈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语出宋·文天祥《过零丁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原意是前代贤君既不复可见,后代贤君也来不及见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 后也用以表示空前绝后的意思。语出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范凤仙《读书之乐

  • 精金百炼

    源见“绕指柔”。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要久经锻炼而成。唐冯宿《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主谓 真金需经百炼而成。比喻经过锤炼才能成为有用人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 接舆狂

    源见“接舆歌凤”。喻指隐居傲世。唐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诗:“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词语接舆狂】   汉语大词典:接舆狂

  • 黄垆闻笛

    源见“黄公酒垆”、“山阳笛”。谓悼念故友。柳亚子《叠韵奉酬旭初丈》之三:“黄垆闻笛久,笔阵捉刀堪。”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自古以来,人都免不了一死,如果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国家就立不住脚。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三国演义》一一回:“(孔)融曰:‘公切勿失信。’玄德曰:‘公以备为何如人也?圣人云:自

  • 匠质

    同“匠郢”。质,对手,即郢人。王闿运《丁文诚诔》:“未五旬而造终,何匠质之独存?”【词语匠质】   汉语大词典: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