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

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又《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后遂以“女娲补天”比喻救时匡世,挽回世运。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元虞集《戏作试问堂前石》诗之四:“碣石久沦海,女娲曾补天。”


主谓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一说是伏羲的妹妹,一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褒义。赞颂力挽狂澜,造福人民的女性,可用此语。


【典源】《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lan)炎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 淫水涸,冀州平; 狡虫死,颛民生。” 《列子·汤问》亦载,文略。

【今译】太古之时,天的四极残缺,九州大地开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地不能完全负载,大火四处燃烧久久不灭,洪水滔滔无法消退。凶暴的野兽吞食善良百姓,凶猛的大鸟抓去老弱儿童。于是伏羲之妹女娲炼五色石来补苍天,斩断巨鳌的足来支撑四极,杀死水怪黑龙来平复冀州,积存芦灰来堵住洪水。终于苍天补好,四极端正; 洪水退去,冀州平复; 恶兽被杀死,百姓得以生存。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不计个人利害安危,立志救国救民; 也用以指自然灾害或治理灾害。

【典形】 鳌足如山、补苍天、补天、帝斩鳌、断鳌、断鳌足、古皇娲、炼石、炼石补天、炼石娲、炼娲、芦灰、芦灰缩水、女娲补天、女蜗天、神娲石、太皞妹、天五色、娲补、娲皇、娲皇补天、正天倾、断鳌立极、娲皇炼余石、炼成五色、芦灰止水、五色琼瑶、女娲拣石、鳌足断、娲皇工、炼石手、待女娲、补天余、补天乎、白石补、女娲手。

【示例】

〔鳌足如山〕 清·铁虎《次韵和锡山友人》:“龙髯似戟升黄帝,鳌足如山说女娲。”

〔补苍天〕 南朝梁·江淹《遂古篇》:“女娲炼石,补苍天兮; 共工所触,不周山兮。”

〔补天〕 宋·杨万里《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着沙。”

〔帝斩鳌〕 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尘暗人亡鹿,溟翻帝斩鳌。”〔断鳌〕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断鳌搘四柱,卓马济三灵。”

〔断鳌足〕 唐·刘禹锡《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缅怀断鳌足,凝想乘鸾姿。”

〔古皇娲〕 宋·苏辙《用林妷韵赋雪》:“出盐东海若,炼石古皇娲。”

〔炼石〕 清·秋瑾《感时》之二:“炼石无方乞女娲,白驹过隙感韶华。”

〔炼石补天〕 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斩鲸清海沸,炼石补天迍。”

〔炼石娲) 清·王夫之《后雁字诗》之十八:“娓娓谈天衍,痕痕炼石娲。”

〔炼娲〕 清·孔尚任《桃花扇》:“星宿才离海,玻璃更炼娲。”

〔芦灰缩水〕 北周·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是以竹杖扶危,不能正武担之石; 芦灰缩水,不能救宣房之河。”

〔女娲补天〕 唐·李贺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女娲天〕 宋·汪藻《已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神娲石〕 清·唐孙华《大雨叹》:“如翻玉女盆,似裂神娲石。”

〔太皞妹〕 明·徐渭《宗孙有别字柱南者》:“念彼共工额,幸不触斯际。不然小折伤,恐烦太皞妹。”

〔天五色〕 宋·张孝祥《蒸霞谷为曹公会赋》:“补成天五色,散作佛千毫。”

〔娲补〕清·黄景仁《和毕中丞悼亡诗》:“禹疏不到相离水,娲补难平有恨天。”

〔娲皇〕 清·丘逢甲《苦雨行》:“娲皇补处今毕漏,石炼五色难坚牢。”

〔娲皇补天〕宋·秦观《贺吕相公启》:“窃以娲皇补天之际,高宗梦帝之初,未就泥金,正资陶铸。”


【词语女娲补天】  成语:女娲补天汉语词典:女娲补天

猜你喜欢

  • 襦歌

    同“襦袴歌”。宋无名氏《满江红.寿傅府尹》词:“人品异,多文富。况清廉如水,襦歌督府。”【词语襦歌】   汉语大词典:襦歌

  • 景阳宫井

    《陈书.后主纪》:“后主(陈后主名叔宝,字元秀)闻兵至,从宫人出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又见《南史.后妃传》。陈后主宠幸

  • 臞儒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臞,消瘦。因称隐居的士人为“臞儒”。宋苏轼《雪后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诗见赠次韵答之》:“载酒邀诗匠,臞儒不是仙。”金元好

  • 拔山扛鼎

    形容项羽力气大。比喻英雄义士遭到失败的可悲下场。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因叔父项梁在家乡杀了人,为躲避灾祸,随叔父来到吴中(泛指今太湖流域

  • 青囊

    同“青囊书”。唐元稹《易家有归藏判》:“甲志敦素履,学洞青囊,不言非圣之书,忽招诬善之告。”【词语青囊】   汉语大词典:青囊

  • 上清童子

    唐 谷神子《博异志.岑文本》载:相传贞观年间,岑文本避暑山亭,有一“上清童子元宝”进见。语毕,送之出亭,于墙下忽然不见。掘地,得古钱一枚,乃悟“上清童子”为铜名,“元宝”为钱文。后遂以“上清童子”为钱

  • 比闾

    《周礼.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闾”泛称乡里。宋苏洵《议法》:“比闾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奸大猾束手请死。”【词语比闾】   汉语

  • 刘四骂人

    《旧唐书.刘祎之传》:“父子翼,善吟讽,有学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李伯乐尝称曰:‘刘四(刘子翼,排行四)虽复骂人,人都不恨。’”后以“刘四骂人”谓用诙谐的俏皮话骂人。清陈廷焯《白雨斋

  • 神光

    《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春三月,祠后土。诏曰:‘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幸中都宫,殿上见光。’”汉朝武帝、宣帝时,传说在神祠宫殿中常有神光显现,皇帝以此常恭敬礼拜。后用为咏

  • 薰莸

    《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用龟甲占卦叫卜),不吉;筮之(筮,音shì,用蓍草占卜叫筮),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所谓短与长,是指灵验程度,古人重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