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樗栎”。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唐白居易《林下樗》诗:“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不知。”扬雄在《法言.君子》中说,圣人对于某一事物有所不知,认为是莫大的羞耻。《后汉书.张衡传》:“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南史.陶弘景传》:“读书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中鲛人泪珠所化的珍珠。清刘大櫆《山中与诸昆及王设参谢师其夜韵》诗:“日落沉鲛珠,月升荐和璧。”亦比喻眼泪或似珠之物。宋刘辰翁《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明唐
同“门可罗雀”。明徐渭《石榴梅花》诗之三:“翟公门巷张罗日,可似今朝画里时。”
《世说新语.栖逸》:“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文士传》:“登乃曰:‘……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多求!’康
同“袁安高卧”。清陈炼《野望书怀》诗:“岂独袁安正僵卧,千村随在足寒饥。”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亢激越。元白朴《驻马听.歌》曲:“前声起彻绕危梁,后声并至银河上。韵悠扬,小楼一夜云来往。”
源见“薏苡明珠”。指被人诬为珠宝的薏米。明姚夔《和钱学士韵》之二:“行边剩有陈孚稿,囊里应无马援珠。”
源见“红叶题诗”。指题有诗的红叶。亦指传情之物。宋周密《南楼令.又次君衡韵》词:“湖外霜林秋似锦,一片片,认题红。”宋赵长卿《鹧鸪天.偶有鳞翼之便书以寄文卿》词:“自从别后难相见,空解题红寄好诗。”【
源见“相濡以沫”。谓给予惠爱。明张居正《吴镜川暨淑人合葬墓志铭》:“与乡人处,恂恂煦濡,不为崖异。”王闿运《王兵备》诗序:“若其艰危,煦濡相从。”【词语煦濡】 汉语大词典:煦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