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圣师梦奠

圣师梦奠

源见“夫子梦奠”。指孔子死亡。宋陆游《乞奉祠未报食且不继》诗:“圣师梦奠二千载,一卷遗言终可凭。”


【典源】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 (zuo)也; 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 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今译】 孔子早起,在门边散步,歌道:“泰山将要颓倒了吗?栋梁将要倾坏了吗? 哲人将要逝去了吗?”然后进屋,当门而坐。子贡 (即端沐赐) 听到了觉得不祥,孔子大概是生病了,急忙进屋去看。孔子说。你来得怎么这样晚? 我前几天夜里,梦见自己坐奠于堂屋的两柱之间,这正是殷人祭奠的位置,而我,就是殷人啊。我恐怕是要死了。果然卧病七天后去世。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贤者贵人去世。

【典形】 奠楹、两楹奠、两楹梦、梦楹、商人奠、圣师梦奠、奠两楹。

【示例】

〔奠楹〕 清·赵翼《六哀诗·故公相赠郡王傅文忠公》:“公竟染危疾,还朝遽奠楹。”

〔两楹奠〕 唐·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两楹梦〕 宋·陆游《二子》:“两楹梦后少真儒,毁誉徒劳岂识渠?”

〔梦楹〕 宋·王巩《挽苏辙诗》:“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

〔商人奠〕 宋·范成大《太师陈文恭公挽词》之四:“梦已商人奠,身犹汉相朝。”

〔圣师梦奠〕 宋·陆游《乞奉祠未报食且不继》:“圣师梦奠二千载,一卷遗言终可凭。”


猜你喜欢

  • 叔夜于仙绝缘

    源见“王烈髓”。指无缘得道成仙。清黄景仁《夜起》诗:“君平与世原交弃,叔夜于仙已绝缘。”

  • 饮水

    《晋书.良吏传.邓攸传》:“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晋.邓攸赴任吴郡太守,不受俸禄,自带

  • 土崩瓦解

    象泥土的崩坠、瓦片的破碎一样,比喻完全溃散。《淮南子.泰族训》:“(纣)士亿有馀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又《汉书.徐乐传》:“臣闻天下之患,

  • 一弦琴

    《晋书.隐逸传.孙登传》:“陈登字公和……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一弦”,指隐士孙登所弹的一弦琴。后因用以比喻隐士清高自适的隐居生活。唐

  • 覆鹿寻蕉

    源见“蕉鹿梦”。喻指人间的得失荣辱。明陈汝元《金莲记.慈训》:“䴙鹈寒,莎鸡动,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连动 比喻把真事看做梦幻。比喻神智恍惚,不辨真假虚实。语本《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

  • 映书

    同“映雪读书”。唐李商隐《忆雪》诗:“映书孤志业,披氅阻神仙。”

  • 轵道之灾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公元前二〇六年刘邦大破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坐着白马拉的素车,捧着皇

  • 鹊噪遇赦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贞观末,南康黎景逸居于空青山,有鹊巢其侧,每饭食以喂之。后邻近失布者,诬景逸盗之,系南康狱月余,劾不承。欲讯(注:审问)之,其鹊止于狱楼,向景逸欢喜,似传语之状。其日传有赦

  • 巨卿哭

    源见“范张鸡黍”。借指哭悼亡友。唐杜牧《池州李使君殁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鹜归来月正明。”

  • 学颦眉

    同“学捧心”。晋戴逵《放达为非道论》:“美西施而学其颦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