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改造天地,比喻实行全面改革。为唐朝初年议定音律时大臣们恭维唐高祖李渊的词句。李渊(566-635年),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隋末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又拜太原留守。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晋阳(今
见“析圭儋爵”。《史记·司马相如传》:“故有剖符之封,~,位为通侯,居列东第。”
源见“鲁恭驯雉”。指仁政德化,称美地方官有善政。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侧闻鲁恭化,秉德崔瑗铭。”
见“椎结”条。【词语魋结】 汉语大词典:魋结
《史记.张丞相列传》:“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踏强弩张之,故曰蹶张。’”《史记》载汉初申屠嘉,以材官蹶张(能拉开强
明武宗朱厚照于宫禁中建造的淫乐场所。正德二年(1507年)诏造豹房,在西华门内,不听政,昼夜淫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厚照死于豹房。【出典】:《明史》卷16《武宗本纪》201页:“(正德二年)秋
《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孔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又《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后因以“股肱”喻指辅佐重臣。《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
同“卧病清漳”。唐权德舆《哭刘四尚书》诗:“岂言朝象魏,翻是卧漳滨。”
《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即便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亦泛指对某事物的爱恋。宋苏轼《别黄
源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指祸近其身,尚无所知。南朝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譬如黄雀伺蝉,不知随弹应至。”主谓 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语本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