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

原指一个国家被瓜分,后泛指分散和不完整。公元前317年,秦以张仪为使者到达魏国,劝告魏襄王与秦连横。他说,魏国地方不过千里,兵卒不过三十万人,周围又无险可守,并与楚、韩、赵、齐等强国为邻。如果南连楚国而不与齐国结盟,则齐将攻其东;如果东联齐国而不与赵国结盟,则赵将攻其北;如果不与韩国和好,则韩将攻其西;如果不亲近楚国,又要被楚攻其南。如果这样,魏国将被瓜分肢解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为贵国考虑,不如西向事秦,与秦结盟,则楚、韩必不敢动,您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出典】: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例句】:

南宋·杨万里《诚斋集》八十七《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陈,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并列 形容破碎而不完整,分散而不统一。语出《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孙中山《中国前途问题》:“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耽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岂不是自亡其国!”△贬义。多用于描写事物有破裂方面。→土崩瓦解 分崩离析 四离五散 支离破碎 ↔金瓯无缺 天下一家。 也作“四分五落”、“四分五剖”、“四纷五落”。


【词语四分五裂】  成语:四分五裂汉语词典:四分五裂

猜你喜欢

  • 谷口隐

    同“谷口耕”。宋梅尧臣《依韵武平忆玉晨馆》:“终寻谷口隐,郑子岂其卿。”【词语谷口隐】   汉语大词典:谷口隐

  • 路岐哀

    源见“杨朱泣歧路”。谓出路难寻的哀愁。唐 李溟《无题》诗:“晚年名利迹,宁免路岐哀?”

  • 覆酱烧薪

    覆,遮盖。酱,指装酱的小瓮。薪,柴禾。是说著作无价值,只可盖酱做柴;后也用作评论自己著作的谦词。“覆酱”原是汉刘歆的话,他看了杨雄的《太玄》、《法言》后,对雄说:“你白苦了。如今学者只知追求利禄,《易

  • 赤骥

    源见“穆王八骏”。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后泛指骏马。唐杜甫《述古》诗之一:“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唐白居易《酬裴令公赠马相戏》诗:“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同“赤鲤”。《尔雅翼.释鱼》:

  • 东村女

    同“东施”。《红楼梦》六四回:“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词语东村女】   汉语大词典:东村女

  • 客星槎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升天所乘的仙舟。明刘基《浣溪沙》词:“澧浦空捐游子佩,河源不返客星槎,夜冷坐听鼓三挝。”【词语客星槎】   汉语大词典:客星槎

  • 修辞立其诚

    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文辞。诚:真诚。 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 后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语出《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疏:“辞,谓文教

  • 存舌在口

    源见“张仪舌”。谓口才犹存,不愁出路。唐贾岛《寄友人》诗:“但存舌在口,当冀身遂心。”

  • 声影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后因以“吠形吠声”比喻不察真伪,随声附和。形,或作“影”。故以“声影”喻没有根据的谣传。清纳兰性德《金缕曲.简梁汾》词:“仕宦何妨断梗,只那将

  • 倚门恋

    同“倚门倚闾”。唐赵嘏《洛中逢卢郢石归觐》诗:“不堪俱失意,相送出东周。缘切倚门恋,倍添为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