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喜新厌故

喜新厌故

又作“喜新厌旧”。喜:喜欢。新:新的。厌:厌弃。故:旧的。指喜欢新的,厌弃旧的。王茂荫(?-1865年),字椿年,歙(shè射)县(今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升户部侍郎。当时,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各地进击清军,清政府财政困难。户部奏请铸造价值为“十”、“五十”的铜钱,诸王大臣又奏请增加铸造价值为“一百”、“一千”的铜钱,称这些是四项大铜钱。价值“一千”的铜钱,以铜重二两为准,其余顺次下减。王茂荫上奏条陈说:“大比值铜钱的铸造,本意在于节约减省原材料,从汉朝直到明朝,发行铜钱已经多次了。不久就废弃,没有能够经历长久的。如今发行大比值铜钱,很感方便有利,大概都是喜欢新的、厌弃旧的,人们心情大都如此。但在极短的时间,就会废弃它,如像破旧鞋那样没有价值。考查很多以前的事情,没有不是如此的。铸造加大铜钱比值的办法商业交易必定受到干扰;折算铜钱的价值过大,它的废弃必然迅速,这是物极必反的必然现象。议论的人说:国家铸造铜钱的制度,价值相当“十”就是“十”,价值相当“一千”就是“一千”,谁能敢于有所违反不遵?岂不知当政官员能够规定铜钱价值,而不能够规定物资价值,官府命令铜钱价值相当“一千”,民众不敢以为是“一百”;可是物资价值“一百”,民众不困难抬高物资价格以为是“一千”。自古以来大比值铜钱被废弃,多由于私人铸造钱币繁盛兴起,于是物价飞腾踊涨。”

【出典】:

清史稿》卷422《王茂荫传》12173页:“户部奏铸当‘十’、当‘五十’大钱,王大臣又请增铸当‘百’、当‘千’,谓之四项大钱。当‘千’者,以二两为率,余递减,茂荫上疏争之曰:‘大钱之铸,意在节省,由汉讫明,行之屡矣。不久即废,未能有经久者。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喜新厌故,人情一概。及不旋踵,弃如敝屣。稽诸往事,莫非如是。钱法过繁,市肆必扰;折当过重,废罢必速,此人事物理之自然。论者谓国家此制,当‘十’则‘十’,当‘千’则‘千’,孰敢有违?不知官能定钱直,而不能定物直,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直‘百’,民不难以为‘千’。自来大钱之废,多由私铸繁兴,物价腾踊。’”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7回:“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80回:“有几个喜新厌故的人物拟加入人权、教育……各问题,已审议了好几次,终因党见不同未曾议决。”


见“喜新厌旧”。《清史稿·王茂荫传》:“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人情一概。”


【词语喜新厌故】  成语:喜新厌故汉语词典:喜新厌故

猜你喜欢

  • 鹤归千载

    同“鹤归华表”。明屠隆《昙花记.辞家访道》:“辽阳路远也难通信,鹤归千载无凭准。”

  • 待王弘

    源见“白衣送酒”。谓盼望与朋友饮酒、赏菊。唐皮日休《军事院霜菊盛开因书一绝寄上谏议》:“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

  • 击壤吟

    同“击壤歌”。清赵翼《刊刻汪文端师集既就书以志愧》诗之三:“敢追汉殿凌云赋,聊付康衢击壤吟。”

  • 作无益害有益

    见〔不作无益害有益〕。

  • 颜子生涯

    源见“箪瓢陋巷”。指读书人清贫的生活。五代齐己《寄孙鲂秀才》诗:“郡楼东面寺墙西,颜子生涯竹屋低。”

  • 一牛吼地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后因以“一牛吼地”形容距离较近。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

  • 卷甲倍道

    《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后以“卷甲倍道”谓卷起铠甲,急速行军。《新五代史.杨行密传》:“行密乃走庐州。久之,未知所向,问袭曰:‘吾欲卷甲倍道,西取

  • 蓬蒿没径

    同“蓬蒿满中园”。清黄遵宪《己亥续怀人诗》之二十:“四壁青山乱叠书,蓬蒿没径闭门居。”

  • 雪案

    源见“孙康映雪”。形容刻苦攻读。明无名氏《张于湖误宿女真观》二折:“小生姓潘名必正,本贯和州 溧阳人也。平生以儒为业,萤窗苦志,雪案劳心。”【词语雪案】   汉语大词典:雪案

  • 雷令剑

    同“雷公剑”。唐殷尧藩《醉赠刘十二》诗:“定寻雷令剑,应识越王笄。”【词语雷令剑】   汉语大词典:雷令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