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一身的行为都遵循法道,而无所选择。《孝经.卿大夫章》:“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主谓 自身行为必须遵循法规,别无其他选择。《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
《尚书中候》:“帝尧即政,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龙马衔甲,赤文绿色。”(据《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据说尧帝登基时,有荣光出现。后遂以喻帝王执政之典,亦为歌颂帝德的典实。唐.杜甫《太岁日》:“荣光悬日月,赐
同“剡曲兴尽”。宋 邹洁《郑秀老归维扬》诗:“情投岂比钟山出,兴尽还同剡水归。”
同“宋玉东墙”。唐 王硕《和三乡诗》:“莫教才子偏惆怅,宋玉东家是旧邻。”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江阴北有子英庙。子英即野人也。善入水捕鱼。得一赤鲤,将著家池水养之。后长径一丈,有角翅,谓子英曰:‘我迎汝身,汝上我背。’遂升于天,为神仙,晋时人。”古代神话传说,有
同“长沙谪”。唐羊士谔《客有自渠州来说常谏议使君故事怅然成咏》:“才子长沙暂左迁,能将意气慰当年。”
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词语邦以民为本】 成语:邦以民为本汉语大词典:邦以民为本
《诗.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郑玄笺:“言我愿思也,嚏,读当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后因以“愿嚏”为有人在议论或思念
《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汉 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使君,太守)!’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后诗文中遂以“封使
同“狄泉苍鸟”。清 杨潮观《鲁仲连单鞭蹈海》:“陈宝鸡叫的乖,雒阳鹅扇的歪。”【词语雒阳鹅】 汉语大词典:雒阳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