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卧榻之侧

卧榻之侧

源见“卧榻之侧,岂容鼾睡。”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管辖范围之内。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四章:“所以虽然这个寨位置在‘卧榻之侧’,相离很近,但闯王决定暂不攻打。”


偏正 在自己睡觉的床铺旁边。比喻自己管辖的范围之内。姚雪垠《李自成》1卷24章:“所以虽然这个寨位置在‘卧榻之侧’,相离很近,但闯王决定暂不攻打。”△多用于描写距离近。 →近在咫尺 ↔远在天边


【典源】 《类说》卷五十三引宋·杨亿《谈苑》:“开宝中,王师围金陵。李后主遣徐铉入朝,对于便殿,恳述江南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太祖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 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宋·岳珂《桯史》亦载。

【今译】 宋开宝八年,宋军进兵江南,包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急派徐铉入朝,向宋太祖赵匡胤恳告江南事宋之礼非常恭顺,只因有病,未来朝谒,并不是抗拒诏命。宋太祖说:“不必多说了,江南也没有什么罪。只是天下一家,卧榻旁边,怎能容别人鼾睡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别人染指。

【典形】 鼾睡他人、那容鼻鼾存、他人鼾吾侧、酣卧榻侧、鼾睡卧榻侧。

【示例】

〔鼾睡他人〕 清·黄遵宪《上黄鹤楼》:“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

〔那容鼻鼾存〕 清·钱谦益《读建阳黄帅先小桃源记》:“包茅欲胙干鱼祭,卧榻那容鼻鼾存。”

〔他人鼾吾侧〕 清·丘逢甲《海军衙门歌》:“风云黯淡海无色,大有他人鼾吾侧。”


【词语卧榻之侧】  成语:卧榻之侧汉语词典:卧榻之侧

猜你喜欢

  • 形容枯槁

    见〔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主谓 形体消瘦,面容憔悴。语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战国策·秦策一》:“~,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多形容人的形体、容貌。→

  • 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

    耻:用作动词,以……为可耻的意思。躬:自身。逮:赶上。 言语不轻出口,怕的是自己的行动跟不上。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君子不耻其

  • 报嗣

    同“报施”。《后汉书.西南夷传》:“蛮夷贫薄,无所报嗣。愿主长寿,子孙昌炽。”【词语报嗣】   汉语大词典:报嗣

  • 母难日

    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近刘极斋 宏济,蜀人,遇诞日,必斋沐焚香端坐,曰:‘父忧母难之日也。’”后因谓自己的生日为“母难日”。《西游记》十七回:“那黑汉笑道:‘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

  • 趾高气扬

    高高地举步,神气十足,形容傲慢不谦,得意忘形的样子。公元前699年,楚武王派屈瑕进攻罗国。楚国大夫斗伯比在送屈瑕出师回来的路上,对给他驾车的马夫说,他这次伐罗,肯定会失败。你看他走路,脚抬得很高,神气

  • 泣楚囚

    源见“新亭对泣”。指为国难而忧伤。清李渔《写忧》诗之二:“老乏澄清志,徒能泣楚囚。”

  • 高卧袁安

    同“僵卧袁安”。蒋同超《望雪感赋》诗:“沉冤汉女埋,高卧袁安出。”

  • 邓禹笑人

    《南史.王融传》:“融懆(音cǎo,忧愁的样子)于名利,自恃才地,三十内望为公辅(指三公和辅相)。……及为中书郎(即中书侍郎,是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的副职),尝抚案叹曰;‘为尔寂寂,邓禹笑人。’”南朝

  • 铜仙坠泪

    《汉晋春秋》:“帝(魏明帝曹叡)徙盘(《缃素杂记》载《魏略》曰:“明帝景初元年,徙长安诸钟簴〔簴音jì,悬挂钟磬的木架〕、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拆,铜人重不可致,留于灞垒。”)。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

  •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大战过后,一定会有荒年。 表示战争带来的灾害极为严重。语出《老子》三〇章:“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书谏曰:‘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之各以其愁苦之气,薄阴阳之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