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字康成)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诗.邶风.式微》句)答曰:‘薄言往诉
同“泣前鱼”。唐 长孙左辅《古宫怨》诗:“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
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磐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又能吞刀剑十数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后遂以“壁中叟”称能穿墙越壁的神人。宋王安石《赠陈君景初》诗:“顾非避世翁,疑是
源见“雕虫篆刻”。比喻从事微不足道的小技艺。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责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三国演义》四三回
源见“鲛人泣珠”。又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指鲛人。本作“渊客”,避唐高祖李渊讳,改“泉客”。唐中宗《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词语泉客】
源见“梧丘之魂”。指冤死者。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梧丘之首,魂沉而靡托;射声之鬼,曝骨而无归。”【词语梧丘之首】 成语:梧丘之首汉语大词典:梧丘之首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后以“言为心声”谓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清龚自珍《别辛丈人文》:“我思孔烦,言为心声。”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文学救国法》:“
孺子:小孩。 表示对少年儿童不怀好意,甚或阴谋加害。语出《书.金滕》:“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公:指周公。孺子:指成王。)《红楼梦》九回:“一个叫‘香怜’,一
源见“掷地金声”。指美妙的文辞。清方文《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沈眉生》诗:“夙兴憩兰若,惠我金石辞。”
汉武帝时,在泰山、琅玡等郡发生了百姓聚众造反等事件,地方官府缉捕镇压不力。汉武帝派遣暴胜之等人,以直指使者身分穿上锦绣官袍,手执利斧,率兵镇压。“直指”意为处事公正,不循私情;“绣衣”表示朝廷派遣的尊